中出人妻在线,天天干导航,麻酥酥黑丝自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党建网
山东师大附中“师德建设大家谈”征文初评结果展示
日期:2011-12-24
阅读量:


山东师大附中“师德建设大家谈”征文初评结果展示

自我校“师德建设大家谈”征文活动通知发出后,各工会小组组织积极,老师们投稿踊跃,各工会小组共计提交征文106篇。经过由马艳文、孟伟、赵炳勇和杨平四位老师组成的初评评委团评定,从中选出了32篇优秀征文。现对初评征文进行为期一周的展示,同时由复评评委团评选出本次征文活动的一、二、三等奖,结果将于第15周公布。

征文编号

工会小组

作者

征文题目

1

语文组

朱玉君

教书不足以奢华

2

语文组

马艳文

教师的平常心

3

语文组

赵云

师德,教育之魂

4

语文组

胡文娜

师爱 师能 师魂

5

语文组

杨玉华

课堂需要温度,人心需要温暖

6

语文组

孟岩

厚师德强师能方德才兼备

7

语文组

周凤燕

善——师之魂

8

语文组

孟萌

春风化雨说身教

9

数学组

袁竞

我爱那些花儿

10

数学组

李知屹

似轻实则重的“师德”

11

数学组

王俊亮

在享受中体会幸福,让生命与使命同行

12

数学组

舒美玉

用赏识的目光照亮学生脚下的路

13

数学组

王秀梅

走进学生的心灵

14

外语组

丛培英

有一种信仰

15

外语组

王崇好

细节凝聚师德

16

外语组

杨阳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17

物理组

仕大伟

让学生找到“三种感觉”

18

物理组

牛化军

班主任“大爱”之欣赏

19

化学组

杜明成

“新时期 新师德”之我见

20

化学组

庄绪上

做一个幸福的领路人

21

生物组

代立鹏

平凡中的感动

22

生物组

孔德星

从“以理服人”到“以德服人”

23

政治组

赵炳勇

加强师德修养,增加生命的厚度

24

政治组

徐海霞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25

历史组

孟伟

把学生放在心上

26

地理组

刘长增

透视古代师德观

27

地理组

胡兆强

春风化雨 滋润心田

28

地理组

仲伟强

理想 信念 修养 大爱

29

信息技术

杨梅

因为爱 所以爱

30

行政后勤

李苏翰

浅谈行政教师师德建设

31

行政教辅

杨茜

师德建设学习心得体会

32

艺体组

张超

加强师德自我建设,做优秀的人民教师

征文编号——01

教书不足以奢华

——《论语》四句话论师德

语文组 朱玉君

我们毋需立足于云端去谈师德,让我们脚踏实地来坦诚谈谈教书。吾辈历经十余年寒窗苦读,终获得大学文凭。想到十余年的教育成本投入,怎么也要回报得一个滋润的生活吧?于是得买大房子,房子有了又想车子,车子有了又不能亏了孩子。算一算我们需要多少钱吧?区区教书的工资是杯水车薪罢了。所以说,教书不足以奢华。无法给我们想要的滋润生活,但教书足以为我们提供一份稳定的收入。

我们再来谈一谈精神的富足。一个人只要精神不贫瘠,他就能把日子过得有声有色。游不起新马泰,我们可以游一游”小新马泰”(新泰、化马湾、泰安),再不济,我们可以从书中一览风光。李白未到天姥,《梦游天姥吟留别》千古流传。只要精神富足,三尺讲台尽拥天下风光。

教书不足以让我们生活奢华,我们要用富足的精神撑起神圣的讲台。让我们放下谋生的铁饭碗,捧起精神的金钵。放下牧羊的鞭子,学会大师的点化。师德建设即是为了促使我们成就自身的丰足精神世界。我们要多读、多思、多做、多省、多悟。自身修得盆满钵满方可潜移默化或春风化雨地影响学生。以下借《论语》四句话来谈谈我所理解的师德。

一、忠告而善道之。

教师对学生往往恨铁不成钢,怒其不争。但话说回来,铁就是铁,为什么一

定要成钢啊?铁就没有用途吗?我们要教育学生,能成钢固然好,不能成钢就要做一块好铁。人尽其才即可。在这样的心态下,对学生的教育,完全可以以平和地娓娓道来。良药不一定苦口,谁吃药还要把糖衣剥了再吃下去?只要本质上是为了解决问题,裹一层糖衣更容易下咽。何必当头棒喝呢?

二、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话还没有说到那儿,你就出来发表意见了,这叫毛毛躁躁,不仅没有人听,还惹人厌。教师崇尚耳提面命,于是学生往往烦其唠叨。揪着学生的细枝末节不放,上纲上线,学生不以为然,再真的真理,他也不服。当老师的应该就事论事,不要升级,更不要扯历史翻老账。要挑选好教育的时机,才能一语服人。

三、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

话说到这儿了,你应该发表意见了,但是你不说了,这叫隐,是不好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有些知识,老师要么不教,要教就要教透。有些道德品行,老师要么没看见,看见了就要教育其真正改过。有些生活学习中的困惑,老师要帮学生寻找解决的方法,而不是只帮其一次,后续与我无关。老师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要真解决问题才可以。这就需要老师在知识的传授上要有高超优效的方法,在做人的道德品行上能身正为范,拥有生活的智慧。

四、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你在什么位置上,要做好本分,不要越俎代庖,跳过你的职位去做不该你做

的事情。我尤其要指出的是老师不要越过老师的职责,去做学生的事情。有些知识,要学生自己去悟,教师告诉她如此这般是不管用的。有些规律,要学生自己去总结,教师教给他公式套路是无效的。有些言行,要学生自己克制,教师不能二十四小时紧迫盯人。有些后果,要学生自己去承担,摔疼了才会记忆深刻。我们不能代替学生去学,我们要领他们走到自己的案板前,告诉他们方法和注意事项,然后我们要放手让他们去做。该我们指点的我们要指点到,否则失职;不该我们参与的,一定要管住自己的手。

孔子是大教育家,大思想家。他的语录值得我们做教师的结合自己的教育事业深思一生。师德并不多么深奥博大,它落于我们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我们可以从一点一滴做起。建立起丰厚的自我精神修养,然后才能让学生沐浴到师德的光辉。教书不足以谋金钱上的奢华,但可以给学生一份丰厚的精神大礼。

征文编号——02

教师的平常心

语文组马艳文

一天,我到教室看晚自习,同学们都在安静地学习。我走到教室后面,看到最后一排的一位同学戴耳机做题,耳机里还漏出沙沙的旋律。我轻声询问:“你为什么要戴耳机做题呀?”“因为我不是好学生。”他迅速地回答,面无表情,仍旧坐着。

我稍稍顿了一下,说:“谁说你不是好学生?成绩也不代表一切。我觉得,

你还是把耳机摘下来吧。先专心做一会儿题,累了,休息时再听听音乐。可能会比这样效率高。”他顺从地收起耳机,做起题来。

事情过去了,可是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因为我不是个好生”这句话总是

回荡在我耳边。想到近来频频曝光的“绿领巾事件”,作为教师,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贴标签”给学生多大的影响。

这几天批阅周记,读到了一篇声讨初中班主任的文章。学生平时写作很一般,

这次却写得非常动情。我读完后,眼前浮现一幅场景:一位飞扬跋扈的教师,唾沫乱飞地指责学生;学生低着头,眼睛里却满是“恨”。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恐慌:什么时候“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竟在学生心中成了魔鬼?是什么让老师变得如此刻薄?

想来,有一个字——分。

在这个物质充盈、机会众多、知识爆炸的时代,学生的耳鼓充斥着来自四面

八方的不管正面还是负面的消息,仅一个分足以评价他吗?在这个分数、学历不足以改变命运的时代,仅一个分的评价还能让学生接受吗?在倡导民主、自由、和谐的现代社会中,主张人个性发展。“棒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教育模式明显跟不上时代要求。在面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时,老师们也常常感慨批评无力。其实,我想,教师常常不自觉地夸大自己的能力。如果,回归教育的本质,审视教育

的规律,用一颗平常心对待学生,对待教育不是更好吗?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是用生命点燃生命的事业。学生不是待填的鸭子,不会因为填得多就吸收得多;分数也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高涨的学习热情,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学生产生影响会更大。我觉得高尚的师德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切实拥有宽广的胸怀,广博的学识。

(一) 宽广的胸怀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在少年教育中产生困难的最主要的

原因,就在于教育行为以赤裸裸的方式出现在他们面前,而人在这种年龄段从本性上就不愿意被他人教育。”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外,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对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

高中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变化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最大变化、最不稳定的

时期,此时尚未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非常在乎他人的看法。因此,由外到内的正向激励能满足孩子内心的积极因素,形成肯定自我的意识。这种肯定自我的多次沉淀,就会积累孩子的成功感,就会种下自信的基础,这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这种由外到内——“你能行的环境”就能内化为“我能行”的积极行为。

当课堂提问学生不会的时候,当学生不做作业的时候,当讲了多遍的内容学

生再错的时候,初为人师,总是气愤不已;如今平心静气地想想,这正是教育的常态。我们用大量的时间研究一门学科,尚且有很多问题解决不了,何况同时学习多门功课的学生呢?遗忘是正常态,学过不会也是正常态。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哪怕是教师。所以,少一些刻薄的批评,多一些过程的关注;少一些急躁,多一些针对性的具体指导。这正是教师宽广胸怀的表现。

事实上,要让孩子健康成长,批评是必不可少的。毕竟孩子犯错误的过程也是他们不断成长的过程,否则,孩子便不会有正确的对待人生的态度。批评可以,但批评时要遵循一个原则:对事不对人。赏识的批评要给孩子这样的感觉:孩子你仍然是最好的孩子,犯了错不要紧(或失败了没关系),我相信你能改正。

(二)广博的学识

教师与其它职业的不同点,一是要不断地学习,一是工作对象不断变化。对

待学生宽容的同时,教师要对自己严厉。

在踏上讲台之前,或许教师已有满腹经纶,但是专业的不断发展,学生的日

趋成熟,你总会感到力不从心。在专业发展方面,原有一桶水已经全部倾倒,只好再去不断地吸收;否则,三尺讲台上会站得不自在,站得没底气。所以,教师要跟得上专业的发展,知识储备要不断更新和补充。

教师的学习除了专业的学习,还要不断学习社会发展形势、学生心理。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就是教师不断学习的过程。教师更应该反躬自问:课堂预设是否需要更加全面?相机引导是否需要更多技巧?这样想想,有句话说的是有道理的——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当你还未学生实现不了教师的期望而苦恼的时候,不妨换个角度,承认学生的差异,遵循教育的规律,用一颗爱学习、不挑剔的心面对学生。那么,你收获的不仅是爱学习的学生,一定还有健康好学的学生以及发自内心的爱戴。

征文编号——03

师德,教育之魂

山东师大附中语文组 赵云

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师德传统十分悠久和丰富。所谓“师德”,即为师的规范和精神。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儒家学派就为后世留下了为师的榜样和精神。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奔走呼号,传经布道。身为正仪,诲人不倦,以严率众,安贫乐道,这种为师的规范和精神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一种传统。经过后继者的继承和发展,这种传统屡经磨砺,弥久弥坚。

本文以提高当代教师师德素质为出发点,主要从教师的重德传统、求知精神、人格魅力和爱生传统四个方面论述师德内涵,建构当代师德精神。

一、重德:教师的立师之本

中国古代师道传统中最重要的就是重德传统。对“德”的重视来源于古人对道德教化重要作用的认识。孔子曾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他认为道德教育比政治手段和刑法都要重要。荀子也认为,赏罚等法律手段要以道德、舆论为基础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既然道德教化这么重要,现代教师应重视自身道德规范的修养,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为人师表。教师不但要以言立教,还要以身立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荀子认为为人师者要“以善先人”,作学生的“导善之率”,要“以身为正仪”。(《荀子·修身》)教师应作为善的表率,以自己的善来影响学生,成为学生效法的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作学生的榜样。

2.诲人不倦。这是教师敬业精神的体现,是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孔子说“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论语·宪问》)将其“仁者,爱人”的崇高道德原则运用于教学工作。孔子之后历代青史留名的优秀教师都表现出这样的道德风范。如唐代韩愈《进学解》载:“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孔子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自由表达,让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充分的发挥出来,我们应学习这种精神,耐心引导,鼓励创造性,起码不压制学生的创造性。

3.不隐其学。自孔子开始倡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论语·述而》)孔子教徒,决不会有所隐瞒,坚持将其积累的学行尽数教给学生。南宋朱熹对学生“则反复戒之而未尝隐”。惟恐学生不明了,即使一遍一遍的重复也不顾忌,更不会有保留。“不隐其学”是历代教师遵守的一种道德规范,也是值得今人继承的。

二、求知:学而不厌的精神追求

在中国古代社会里,终生求知,为求知而放弃功名利禄,是师道传统的重要方面。传统教师作为“士”的一部分,讲究通过不断的修德敬业来进行终身学习和修养,为的是实现成为圣人、君子的人生理想,孜孜不倦于“道”的追求,甚至达到了“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境界。

为了追求至高至善至真的“道”,古代教师“学而不厌”。孔子自“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一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甚至发愤忘食,三月不知肉味。正因为如此勤学不厌,温故知新,孔子才得已成为熟知六艺、博通古今的大教育家。《学记》总结了先秦教育思想,认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通过学习弥补自身不足。学习新知识是一种学习,教导他人也是一种学习,正是这种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这才是“教学相长”的本真含义。唐代孔颖达认为“学则睹己行之所短,教则见己道之所未道”。教学相益,教和学互相依赖,互相促进,学因教而受益,教因学而提高。一位优秀的教师应当既是一个善教者,又应是个善学者。诲人不倦还得学而不厌,“学不厌,智者;教不倦,仁者。”仁与智是古代推崇的优秀品格。

师德不是空洞的规范和精神,它必须借助于具体的实实在在的行动表现出来,这种学而不厌的求知精神和行动,无形中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热情和踏实的行动力。

三、非功利:安贫乐道的人格魅力

教育有很强的功利性,是毋庸置疑的。“人不是光靠吃米活着的”,教育还有它的非功利性。教育过程本身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确立理想和信念,丰富文化生活等等;而古代教师的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立志求道的精神追求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领略到人心的博大、纯洁、高尚,进而在道德情操上,在心灵净化上,都受到深刻的教育。

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视“不义而富且贵”如浮云。认为“君子忧道不忧贫”。教师多是两袖清风,却是一生清贫。即使当世有名的经师也有贫困之时,如清代的戴震家贫,病逝时囊中索然。在清贫的生活条件下,古代教师以安贫乐道的人格魅力,不屈不挠的精神,从教讲学,鞠躬尽瘁。教师不求不义之财,但求人穷志不穷,家贫道不贫。当然,教师在古代社会中是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的。“师”被列于“天地君亲”之后,为世人所供奉。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等赞誉都说明古代教师地位的突出。然而,精神上的富有掩饰不了物质上的贫乏。中国古代教师却自愿安贫乐道,以“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为信念,终身事教,以教为乐,清正廉洁,成为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的遗产。

反观现实,关于教师的负面报道不时见诸报端。是人出了问题,还是教育出了问题,还是社会出了问题?我觉得,有些人还是没有清醒的认识到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他天生就具备非功利性,侧重于精神层面的积淀,一旦与金钱、权利结合,必然出乱子。所以,每一位选择教师作为职业的人,就得时刻牢记教育的非功利性。

四、爱生:视徒如己的学生观

热爱学生是优秀的师德传统之一。教师爱护学生,“视徒如己”,在维护良好师生关系上起到很大的作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明白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之常情是喜欢赞颂甚至是恭维,而不喜欢任人指使。好的教师懂得人之常情,“视徒如己,反己以教”,“所加于人,必可行于己,若此则师徒同体。”(《吕氏春秋》)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做出表率,教给学生的是非准则,自己率先遵守,从而获得教师的爱戴。将学生当作平等的主体来对待,在师生间建立起一种和谐的情感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合理安排,“使弟子安焉、乐焉、休焉、游焉、肃焉、严焉”(《吕氏春秋》)。让学生安心学习,劳逸结合,对学生管得严而不死,使学生学得乐而不苦。这样自然的培养起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树立起学生尊师重道的思想观念,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孔子在两千年前就倡导并践行了“有教无类”,并用真诚的爱心,去关怀爱护学生,谆谆教诲学生。孔子不仅十分关心学生的道德进步,也十分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孔子的学生冉伯牛生病,孔子前往探视,执手问候;学生颜回早逝,孔子大恸道:“天丧予”,痛失英才,悲痛万分。这种伟大的人格力量和对学生的真诚爱护,自然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师生这种相互尊重、相互爱护的风气,被后世教育家继承和发展起来,并成为我国古代教育的优良传统。

参考资料:

[1]李泽厚《论语今读》,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2]高良时编著《学记评注》,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

[3]孙培青《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征文编号——04

师爱 师能 师魂

语文组 胡文娜

2010年5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

师德是什么?我认为师德就是师爱、师能、师魂。

师爱

师德即教师的道德品质。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丏尊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应该充满仁爱之心。要会用“爱满人间”的胸怀关爱所有学生,对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呵护、欣赏和宽容,让每一个学生在关爱中成长。

中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对待教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换言之,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教师奉献给学生的是一颗爱生之心。

但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我们总是对学生严格要求,一旦发现学生犯错一定“明察秋毫”,教师认为这是对学生负责任。但在实际中,却屡受挫折,自己苦口婆心,学生不但不接受反而有怨言。教师心里也会觉得学生不懂事,不理解老师对他们的一片苦心。

教师需要有“长长的爱的触角”,能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

记得我教过的一个班里有一个学生,平时非常沉默,上课的时候也很少抬起头来与我有目光上的交流。后来,我了解到他学习成绩很差,几乎每一次考试都是班里的倒数第一名。我一直想寻找一个恰当的时机接触这名学生,帮助他提升一下自信心。

升入高三后,我鼓励班里的学生课下多练习写作,最好是每周一篇高考作文训练,并且可以拿着自己的作文找我面批。有一次他拿了自己写的作文给我,我觉得他文章的语言很朴实,只是文章的思路不是很清晰。我把自己的感受当面告诉了他,并在他的作文后写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谢谢,老师”这好像是我听到的他所说得第一句话。说完他转身离开了办公室。从那以后,几乎每一周他都拿作文给我,并认真的听我给他点评作文。然后说一句“谢谢,老师”就转身离开。在高三最后一次市模拟考试中,他考了115分,我在全班表扬了他,课堂上他终于抬起头,那一节课他听得很认真。

下课后,他又一次来到办公室,手里拿着刚刚发下去的试卷。他找到我,说:“老师,你看,第二卷多给我加了10分。”我接过试卷看了一下,的确是这样。很多学生都是少加分数来找老师,很少有学生因为多加了分数找老师的。更出乎我意料的是,他接着说:“即使减去10分,我还考了105分,这个分数我觉得自己已经进步了,以前我的成绩总是不好,总感觉对不起他,这一次终于能够给父亲一个交代了。但父亲也经常教育我应该作一个诚实的人,老师您帮我把多加的分减去吧!”这是一个很有孝心,也很有责任感的男生。一个平时总考班级最后一名,一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竟有这样一颗纯净,有担当的心灵,我被他的话感动了。但是,这一次是市里统一阅卷,从阅卷到最后每个学生成绩的统计都是流水作业,学生的成绩在我们拿到试卷前就已经上报市里了。我也只能告诉学生真实的情况,并且说成绩只能在班里小范围改动了,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都知道了。并且我告诉他,多加的10分是借给他的,希望他在高三最后一个月的时间里努力学习,争取高考考出更好成绩。之后,我在班里表扬了他的诚实,学生对他也刮目相看起来。

高考分数公布后,我接到了他的电话。在电话里,他激动地对我说:“老师,我语文考了115分,我已经被河北师范学院编导系录取了!谢谢您给我面批作文,谢谢您对我的鼓励,我永远都是您的学生。”我听后非常感动,这不就是一名老师最大的快乐和追求吗!真切的爱生之心,充分相信学生,善于利用契机激励学生。学生由于获得了老师的帮助,得到了老师的关爱,鼓起了奋斗的信心,最终考试了理想的大学。

这件事给我的启示是:在观察和分析学生表现和行为时,不但要发现他们的缺点和不足,更要发现他们的优点和特长。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寻找,去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坚持正面引导适时适地加以肯定鼓励,唤起学生积极向上的自尊心和上进心。

师能

西汉杨雄称:“师者,人之楷模也。”所以每一个教师都应为人师表,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为学生做出好榜样。我们要求学生热爱学习,教师首先要热爱学习;我们要求学生多读书,教师也应该是一个热爱阅读的人。

我经常引用我平时读过的文章中的句子。例如曾经引用作家刘亮程文章中的两段话:

我们喜庆的日子,如果一只老鼠在哭泣,一只鸟在伤心流泪,我们的欢乐将是多么的孤独、尴尬。(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

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好象谁说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刘亮程《对一朵花微笑》)

我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够写出这样的文字”。学生踊跃发言,其中一位学生的发言很精彩,他说“作家用和谐的眼光、善意的眼光、爱惜的眼光看待世界。于是看见了阳光的灿烂,看见了鲜花的微笑,看见了老鼠在哭泣,鸟儿在流泪。总之,满世界都是令人欢喜的东西和气象。”带着感情和想象去看待生活的普通现象,时刻保持对生活新鲜的感觉。

于是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到 “‘幸福在哪里呀,幸福在哪里,幸福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幸福是什么呢?幸福又在哪里呢?我想这些问题是最复杂而又最简单的了,我们每个人都被幸福包围着,又都在不停的寻找着幸福。

在我们降临尘世的那一刻起,幸福也就随之而来。我们拥有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温馨港湾,我们拥有了最慈爱的爸爸妈妈。

很遗憾,我也曾误入幸福的歧途。几年前,带着几分稚气的我跌跌撞撞的踏入了初中的校门,从那时起,爸爸妈妈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天天唠叨我要好好学习,要积极进取,要为他们争光,要......在小学,他们是从来不会逼迫我学习的,那一刻,我突然觉得,我的幸福消失了,无影无踪。

在一个寒假温暖的午后,我躺在床上翻阅着一本旧杂志,书中忽然掉落下一张泛黄的老照片,那是在我100天时同爸爸妈妈的合影。照片上的我笑得好开心、好幸福。16年过去了,虽然照片已有些陈旧,可是那种发自内心的微笑却永不褪色。也就是从那一秒起,我才突然发现,原来我的幸福一直没有走远,或者说她离我更近了。爸爸妈妈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来爱我,来给我更大的幸福。”

这件事给我的启示是:现代教学内容成为一个多学科、多层次,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交叉的立体网状结构。这就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及时、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不但要博学,还要做到博中求精,特别对所教课程,必须有扎实宽厚的知识基础,“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只有知识精深,才能使教学深入浅出,挥洒自如。课堂上,从教师嘴里流淌出来的是思想、机智和幽默,能使学生豁然开朗。

师魂

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每一位教师用自己的人格塑造着学生的人格,用自己的心灵塑造学生的心灵。我们应该把叶圣陶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名言作为教书育人的座右铭。

我曾经开过一节名为“浸染生命意识,袒露心灵世界”的公开课。借助于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生命” 的再体验,从而在自己的作文中“浸染生命意识,袒露心灵世界”,表达正确的思想观点和健康积极的感情倾向,提高作文的思想品位。

我给学生展示了“奥马尼拉的痛苦”、“饥饿的苏丹”等图片,让学生感受生命中的痛苦、磨难,同时展示了发生在济南火车站的感人的一幕,一位乘客突然发病,休克倒地。危机时刻一位美国医生和几位中国医生迅速赶来对他进行抢救。美国医生冲在最前面,迅速对病人进行人工呼吸。虽然病人嘴里有痰,但这位外国医生毫不在意,一口口地将病人嘴中的痰吸出。引领学生对生命有一个新的、更高程度的认识。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远离对生命的冷漠与践踏。为无私博大的胸怀、坚毅自信而喝彩,为卑鄙无耻冷漠而痛心!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更是育人。那么,如果教师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关注一下学生人格的养成,并通过我们的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丰富的情感世界,那么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用硫酸泼伤黑熊的事件,药家鑫撞人后再残忍杀害伤者的事件,也许就不会发生了。

师德是对学生执着无私的爱,师德是对教学艺术的孜孜以求地钻研,师德是以教师自己的人格点亮学生的心灵。

征文编号——05

课堂需要温度,人心需要温暖

山东师大附中语文组 杨玉华

“杨老师您好,李昱被中国海洋大学计算机专业录取。感谢您,是您把他从坑里拉出来,您点燃了自己,照亮了孩子,感谢您,尊敬的人民教师”

2011年7月16日,我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短信来自于一位学生的母亲。只所以把这条短信一直保留在我的手机里,不是为了炫耀,也不是为了虚荣,只因希望它能像条鞭子一样时刻敲打我工作九年来不断倦怠的心灵,让它时刻提醒我记住教师这份职业所赋予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经常反问自己,我为他做了什么,是我改变了他,还是他改变了我。

李昱,08级13班的学生,一个个性十足又极度不喜欢语文课的男孩子。为了提高他的语文成绩,上课的时候时不时提问一下;在了解了他的家庭环境之后理解了他的叛逆;与他长谈过一次关于“学习和做人”的话题;每次放假前我习惯把布置的语文作业发到他母亲的手机上,每次考完试与他母亲通一次话,交流李昱在学校的表现;除了这些,我也不记得三年来我为他做过什么。我从不认为是我改变了他,因为我始终坚信一个人的成功更多的是来自于他自己的努力奋斗。也许在他成功的道路上有过许多许多的人曾经帮助过他,而我也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小的参与者而已。但是就是这个孩子的转变却让我开始真正反思教师这份职业对于自己究竟意味着什么,是他让我对于自己的这份职业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如果要说感谢,我应该真诚地对他说一句“谢谢”。

世人都说,老师是灵魂的工程师。可是作为教师,我知道,我们不是天然的灵魂高尚者,而是这个职业让我们不得不高尚。我们的职责是什么,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所谓的“传道”就是传授为人之道;“授业解惑”就是传授知识,解决学生的疑惑。几百上千年来,这句话一直作为对教师职业的最凝练的表达。知识讲解不清楚,或是含混不清,“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那是玩忽职守误人子弟,那不是为师之道。

但是在教育改革大力推行的新的历史时期,在当今社会各种道德沦丧现象甚嚣尘上之时,作为教师,我们不再仅仅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同时还扮演着学生的道德楷模、家长的代理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等等角色。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用良好的师德去影响、启迪、感染、塑造身边的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沐浴在高尚师德的阳光雨露中健康、快乐地成长。而这其中最重要得一条就是要求我们首先懂得尊重他们,关爱他们,因为我们每天所面对的是一个个渴望认可、尊重的生命个性,而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从一定意义上说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我们的职业。而学生只有真正体会到这种爱,才会“亲其师”进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感情投入与回报的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育人”的根本功能。课堂不是冷冰冰的训练场,它需要我们不断注入爱的溶液提升它的温度。

征文编号——06

厚师德强师能方德才兼备

语文组 孟岩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道,不仅传授给学生学问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造就学生良好的思想品格。塑造他人的灵魂,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灵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强调的也是师德和师能的问题,那么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师德与师能更是师德建设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因此我们要努力做到厚师德强师能,方德才兼备。

《礼记》曰:“师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可见教师加强自身修养是多么重要。

一、爱岗敬业立师德之本。教育家认为,一个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认识上有四个不同层次的理解,即畏业、爱业、乐业、创业。这是教师敬业维度的基本形式,也是一个教师爱岗敬业的不同表现形式。四种不同的职业感,虽然层次不同,但都是教师敬业的内在动力。比如有许多教师从参加教育工作起,甚至在参加工作前,就热爱教师职业,因而就没有畏业感。从爱业到乐业是一个教师将自己的工作视为职业到视为事业的飞跃。由此可见,敬业是一个人民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履行教书育人工作的原动力。

二、严格自律筑师德之堤。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的天职。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教师对学生知识的获得、文明习惯的养成,个性、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都起着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是“言教”和“身教”的统一,青少年学生的向师性强,可塑性大,他们往往对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作为自己学习的内容,“身教”往往比“言教”更为重要,因此作为教师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要严格自律,正所谓“其身下,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三、倾注爱心树师德之魂。学生非常需要教师的关爱,教师只有情感投入,把爱的甘泉洒向学生的心田,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引发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托尔斯泰曾说过:“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把对教育带来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个完美的教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拥有爱心是干好教育事业的基础。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云雕塑每一个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爱,会产生亲和力、凝聚力,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可以获得学生的宽容和理解。因为爱,才会有师生情感的共振和共鸣,才会有教和学的互动。

四、运用智慧铸师德之能。教育是一种运用智慧培养学生的活动。要实现智慧教学,教师应该成为坚持不懈的探索者,树立起终身学习和研究的专业发展理念,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智慧的教师。智慧教学就是教师从学生的发展和知识建构出发,创设有效的教学过程,以知识为基础、智能为目标、创新为核心,促进学生的智慧学习,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激活学生的创造力,处处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和价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样教师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才能智慧地教学。

五、求索创新固师能之源。成功而富有创造性的教师,善于吸收最新的教育科学成果,并将其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勇于创新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注重的是教学艺术和机智,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成就动机。在教学方法和技巧上,善于钻石,善于变换。巧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倡导学生相互交流。在课堂上,勇于创造性地驾驭教材,机智地面对学生的课堂反应。勇于创新的教师在教学管理方面会努力创设有益于学生创造力成长的氛围,创设信任、公平、宽容、自由,富有创造性的学习环境。作为勇于创新的教师,应在教学研究中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引领学生。

六、博学慎思强师能之本。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比喻不学无术的教师是无雨之云,无源之水,无光之灯。“积学以储宝”,现在是信息时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也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也在不断转变,不能满足于自己原有的“一桶水”,当前教育改革形势下要求教师要有源头活水,积极学习,广博鉴人,善于接受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吸收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吐故纳新,以此来保证自己的“源头活水”。因此我们教师要坚持学习,树立大的学习观,新的学习观,善于学习,终身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研究教学规律,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风格的内容包罗万象,对某些教学现象整理积累、思考分析、归纳总结,自然就会产生自己的观点,书写出来就是文章,就是学问。一面教学,一面研究,教学法与研究相互结合、相互促进,这样从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上升到理论,反过来又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使教学与研究形成一个有机良性循环过程,定能使自己的教学日臻完善,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学识魅力。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做一个严格自律、爱岗敬业、倾注爱心的教师,会从中享受到一种沙里淘金的快乐;做一个运用智慧、求索创新、博学慎思的教师,犹如一盏智慧明灯,照亮了求学者,也照亮了为师者,厚师德强师能方德才兼备。

征文编号——07

善——师之魂

语文组 周凤燕

早在唐代,韩愈就曾作《师说》阐述为师及从师之道。其中对老师的作用作了精辟的概括:“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就说老师不只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还要教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而这其中我认为后者更为重要,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

教育是一项伟大而庄严的创造,“教育者的创造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需要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我们的石像、我们的爱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值得自己学习的学生。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彼此崇拜的活人。倘若创造出丑恶的活人,不但是所塑之像失败,亦是合作塑像者之失败。”如何才能创造出让彼此崇拜的人,教师的道德是关键。“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身正为师,教师在更大意义上应该是学生行为的榜样,道德的示范者。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谓正人先正己,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学生之前应先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作为一个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是善良。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善良同忠厚一样,不知不觉地变成了无用的别名,今天,再提善良,似乎显得有些过时或老土了。但我认为善良却是人世间最宝贵的东西。法国作家雨果曾说:“善良既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便几乎优于伟大的人。”

作为教师,能力有高低,教学成绩也会有好坏,你或许不是教学上的能手,但一定要是一个善良的人。心存善念方可育出善良之人。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言行的影响可能会胜过任何一个家长的说教。特别是中小学教师,面对的都是思想未成熟的孩子,教师对待学生的方式,处理事情的方法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如果一个教师总是对学生刻薄,讽刺挖苦,学生便学会了对他人尖刻,如果教师总是对学生宽容大度,学生便学会了对他人包容谦让。教师的善良是学生成长历程中的一个榜样。

当然这里的善良还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做点好事,而是指在拥有不忍之心的基础上能做到自我反省,自我改正的精神。踏上教师的岗位已经有六七年了,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这个职业就是一个良心活。很多情况下,这个职业都在拷问着你的内心——所做是否对的起自己的良心。学生平时调皮捣蛋,学习成绩一塌糊涂,你是否会在教育了几次后就心安理得的放弃他;自己讲过的题,学生仍不会,甚至只是因为懒不去记,你是否会在骂他们一顿后就听之任之;是否曾在学生犯错后当众羞辱他。每天多反省反省自己的行为,“吾日三省吾身”是善良基本要求。我认为一个好的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更应该多方面反省自己。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学生上课经常讲话,我找他单独谈话,他告诉我除非请家长,否则他做不到上课不随便讲话。我当时听了很气愤也很无奈。作为一个任课老师,面对这样的学生我感到有些束手无策,我告诉自己这个学生没法管了,都高三了还不能管住自己的嘴,我又能有什么办法呢。但过后我静下来又把这件事想了想,学生毕竟还是孩子,每个人的特点不一样,或许他以前真的没有养成长时间不说话的习惯。既然到了我的班里,我就有教育他的责任,不能谈过一次之后就认定不会有结果,就要放弃,因为如果那样我也不是一个称职的老师,我对不起自己的良心。所以在此后我又不断的找他谈心,从其他方面让他感到老师在关注他,甚至很重视他,慢慢地,他自己就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他不想让一个关心他的人失望。毕业时他对我说:“老师,真的很感谢您,如果不是您这一年来的教育,我不会有这样的成绩。”当时听了他的话,我心头一热:我没想到一个我曾经放弃的学生会对我说这样的话,我更加感到作为一个老师绝不可以轻易的说放弃。如果你想放弃,请你先反省一下自己,想想这样的做法,你的良心是否能安宁。

有一种美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需要我们用心来感受,这种美丽就是善良;有一种气质,是至尊的,高贵的,它需要我们用心来品味,这种气质源自于善良。一个人只要有善心,就会变得有修养,有品位。善良令你周身透出可亲,动人和美丽的光芒,充满迷人的魅力。那么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老师才是有着人格魅力的精神导师,那么对于教师而言,则“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征文编号——08

春风化雨说身教

语文组 孟萌

行为是一部教科书。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是这样的人。”一个没有崇高人格的教师是永远培养不出灵魂高尚的学生的。在近十年的教学教育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了身教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意义。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以自己的模范行为让学生效仿,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会对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正人正己,身体力行。

高中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性格或叛逆,或自卑、或内向,同时又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心理特征十分复杂。大部分学生都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按学校行为规范的要求行事,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易受外界和社会的诱惑,极易冲动,缺乏自控能力,出现偏激行为和黑社会习气。对后一类学生,如果采取生硬的说教方式和严厉的惩罚措施,往往是难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的。这就要求教师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悉心诱导,使学生看到优秀的品行在教师身上活生生地体现出来,进而信服教师的管理。

一般说来,教师首先应做到言传身教,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因为品格教育不同于其他方面的一个重要特征,就在于它不是一般的说教,而是强烈的感染,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威信,起到暗示、示范的作用,但是这种威信不来自教师在低位上和职务上的权势也不受制于拥有知识的多寡,更不表现为言辞的生动,而是思想上、道德品质上的崇高威望。教师如果单凭自己职位和地位上的权势,或仅凭自己的学识、言语是难以使学生接受其教育的。即使被迫接受,也只能是听而不闻,闻而不信,信而不行,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有意反其道而行之。所以,作为教师要特别注意身教对学生的影响,切实在各方面给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显然,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老师必须坚决不做。如果身教做得好,又是无须进行言传,那些最捣蛋的学生也会自觉收敛自己的不当行为,心悦诚服地接受我们的教育,从而达到我们所期望达到的目的。

一、身体力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好习惯使人一生受益,对于模仿性强、可塑性大中学生来说,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是非常重要。因此,我引导学生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小事做起,身体力行,做到“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记得最初接手2005级17班的时候,班里有些学生有随手乱扔垃圾的坏习惯,不管教室内外,纸屑、瓜果皮、饮料壳等等随地乱扔,教室内外经常搞得一片狼籍。为此,我曾经多次给学生讲注意环境卫生的道理,并且监督值日生每天打扫。但总是前边扫后边扔,教室内不扔了,就往教室外扔。于是我就坚持每天早读时间打扫教室内外的卫生,在教室内遇到学生丢的垃圾,就随手拣起来丢进垃圾桶里。这样时间,很少有学生随意扔垃圾了,并且逐渐养成了讲究卫生的习惯。有一个学生深有感触地对我说:“我原来有一个爱丢纸屑坏习惯,每天我的座位前后都是满地纸屑,同学生也很反感。现在,当我要丢纸屑的时候,眼前仿佛出现了你俯身拣纸屑的身影,于是我就自觉将纸屑扔进垃圾桶。”

良好的书写习惯可以反映学生认真的态度,更是高考实行网上阅卷后对学生的必然要求。为此,作为语文老师,我应经常要求学生卷面整洁,不潦草,不涂抹,书写要规范、美观。为了培养学生作业书写工整的好习惯,我在教学时就注意板书设计合理,书写整齐,作业批改清晰、规范。这样,既提高了自己的业务素质,又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感染了学生,经过日复一日的熏陶,现在班里书写潦草的学生越来越少了。

有人说学生是教师的影子,时间长了,学生和你从性格到言行举止,到看问题的方式方法,都越来越相近。作为与学生距离最近、接触最多的教育者,我相信这一点。

二、春风化雨,注重自身的举止修养

教师本身的语言文明程度,言谈举止,对学生的道德习惯也有一定的影响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于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进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要求学生有高尚的文明行为习惯,也要求教师在课堂及其他场合,要举止文明,谈吐文雅,这样才能感染学生,熏陶学生,达到陶冶学生道德情操的目的。

每学期,学校都要抓学生的仪容仪表,要求学生不穿奇装异服,不烫发、不化妆、不戴首饰。起初,部分学生对学校的规定不理解,认为高中阶段是张扬个性的时期,认为校服太难看,抵触情绪明显。为此我在班内宣布,由我来率先执行学校的规定,不化妆、不烫发、不戴首饰,衣着朴素,并请全班同学监督。此言一出,原先那些怨声载道的学生很快就偃旗息鼓了。

学校里每天发生的事情很多,也经常会有一些突然的变故发生,在突发事件来临时,全班同学可能都在关注教师怎么处理,此时要求教师尤其要沉着冷静,切忌冲动冒进,避免处理不当反而在学生中失去威信。教师言行举止要沉着冷静,有分寸,不急不燥,精细周密。即使在情况非常不利的情况下,教师的镇定自若反而会使全班同学的情绪稳定下来,从而不会引起大家的慌乱,有助于事情的最终完满解决。

总之,教师的言行举止、工作方式、个性品质等都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行为教育具有言教所不具有的说服力,“说多遍不如亲自做一遍,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大量事实和经验表明,一名合格的、能够起榜样育人作用的优秀教师应该是一个关爱、理解、尊重和信任学生的人;是一个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使学生信赖信服的人。

三、水滴石穿,注重长期的行为引导

行为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育学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有时不一定能立竿见影,这就需要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心理,保持足够的耐心,注意长时间的行为引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要知道,教师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将对学生产生影响。

我曾教过一个孩子,他母亲在他小学时去世了,父亲再婚后很少管他,平时只靠姥姥抚养。这个孩子十分内向,很少说话,且行为叛逆,厌学情绪严重。我对他充满了同情:得不到母爱是多么地不幸啊!对于这个孩子,我一直在学习上给予他特殊的照顾,他反应慢,一道简单的问题,我都要反复讲上几遍,遇到他不高兴时,我还要想办法开导他。就这样经过我的努力,一学期下来,他已经开朗了许多,成绩也逐步提升。这不但让我兴奋,也让他姥姥感动得不知说些什么好。我得到了家长的认可,看到了学生的进步,这是我最大的满足。

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每天生活在学生中间,面对的事情是繁琐的、细小的。但正是这些繁琐、细小在重塑着他们的心灵,使学生切实感到教师的工作魄力,也彰显着教师工作的平凡和伟大。教师工作不妨做到:“敏于事,对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仔细观察,迅速地了解并做出判断;慎于言,处理问题时要慎重,力求在方式、方法上、语言运用上做到准确;成于导,注意做到循循善诱,讲求引导,争取成功。”

“为人师表”要求教师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包括日常言传身教的一切行为。教师的言行必须高度自律,即使细微之处也应表现出“为人师表”的风范。教师要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当前世界发展的前沿科技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用自身完美的行为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教师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

身教重于言教,高于言教,强于言教。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进行身教是难能可贵的。不过,如果只是为了身教而身教,其作用意义显然要大打折扣。行为教育要起到能够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作用,学生要能够把教师身教的“带头行”“一人行”转化为“大家行”“自觉行”“继续行”“永远行”,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① 魏书生《教师工作漫谈——献给青年教师》 漓江出版社 2005.6魏书生② 唐果南《学而优则师》 2004.6

③《高中教师工作实务》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7.10

④《班主任之友》2007年12期 白莲莲《榜样育人:教师自品格教育中的作用》

⑤刘跃梅 《班风建设与教师自身素质》

征文编号——09

我爱那些花儿

山师大附中数学组 袁竞

花开花落,年复一年。转眼间,我在三尺讲台上已默默耕耘了28个年头,回想走过的时光,满是自豪和快乐。与学生相伴的时光,我感到充实、温馨,我爱我的学生,他们都是我心中的花儿!虽然花儿不同,有的盛开、有的艳丽、有的瘦小且不起眼,但是在我的心里,他们都是花!记得有一年我刚担任高一一个班的数学课,在一次课堂提问时,我向一位男同学提了一个基础的问题,可没想到他说不会。这时全班同学都看着我,以为我会不高兴,而我只是平静的说:“没关系,你坐下再思考一下。”谁知我话音刚落,这位学生噗次一下笑了,接着说:“老师,我会,我和你闹着玩的。”同学们就都笑了起来,接着这位同学很快就回答了问题。看着这位同学的笑容,我感觉很可爱,自然就说了:“某某同学笑的真可爱,像花儿一样!”。没曾想,班里的同学给这位男同学起了一个外号“花儿”,一叫叫了三年。现在这位同学已大学毕业,学有所成了。可他给我打电话时,第一句话都是:袁老师,我是花儿!听到他的话语,眼前马上浮现出我带的那个班的学生的音容笑貌,我与学生之间发生的那些有趣又温暖的故事历历在目。花儿都长大了,花儿越开越美了!我作为一位教师感到自豪!

花儿的盛开,需要园丁的辛勤浇灌;学生的成长当然也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培育。如何让学生像花儿一样盛开,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艺术。最近,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一系列的师德建设的学习活动,对如何爱学生,有了更深的认识。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对学生的爱,如何恰当、有分寸,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我希望我的学生在我的爱护之下,像花儿一样竞相开放!要看到花儿开放,可从以下两个方面重点入手:

一、 等待,花儿就会自然开放。

春天花开了,草绿了,大家在欣赏美丽的花与景色的时候,有多少人注意到它是要经过一个冬天的。花儿开花是要耐心等待的,同样学生的成长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大家想想,在这个飞速发展的年代,围绕着“学习”、“高考”,社会、家长、学校、教师给了学生更多的关注,期待他们快速成长,用意是良好的,但再仔细想一想,我们给每个学生成长的时间了吗?长此以来,在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我们履行着教师的责任,但急功近利的思想时刻环绕着我们。一方面,学生把学习成绩的优秀看成自己成功的展示;另一方面,教师把学生成绩的好坏看成自己教学生涯的成败。久而久之,出现了一些快速生产线下的“问题学生”,这些“问题学生”的产生,有很多原因,不可否认也有我们教师的原因,我们如何做?使每个学生都能开出花儿,是需要大力反思的一件事情!

对学生的期待,是教师责任心的一种表现,但还要给学生一个成长的时间。有一件事,对我触动很大。在刚担任2009级学生的数学课时,由于连续六年担任了理科实验班的教学工作,对学生的要求相对高,因此刚担任普通班的数学课时,感觉尖子生少,有时就有些心急,就会告诫他们还有差距,要多下功夫,好多学生都很赞成我的话。我也感觉我说的、做的,都很负责任,并且语言、行为都很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不过,有一天,有一位学生找到我,对我说:老师,你再这样要求,就是讽刺、挖苦我们。我愕然了,进而就想这个学生怎能这样不知好歹呢?虽然我心里不舒服,但我还是对这位学生说,老师今后注意了。想想工作多年,在教学上我是尽心尽力,我对得起我教过的每一位学生。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但心里的疙瘩一直没有解开,只是有一天发生的一件事,让我马上释怀了,也有了很多感悟。在家里,我养了几盆蟹爪兰,目的是净化空气,我只是按时浇水,其他我就没做什么工作了,可有一天我突然看到他们都开花了,开的五颜六色,可好看了!没有过多关注、过多期待,可花儿却照样盛开!是呀,要想看到花儿盛开的时刻,就要享受等待的时间。要给学生成长的时间、空间,不要把期望强加在学生身上,在不恰当的时间有时期待也会伤人啊!有时,等待,会欣赏到更美的花朵!

二、 关注,花儿就会竞相开放。

世上万物、万事,得到关注,就会有意想不到的作用,甚至有奇迹发生。美国耶鲁大学曾有一位大学生因为相貌丑陋,被同学嘲笑,自卑感很重,每日郁郁寡欢。她的父母很担心,为此找到了当时的著名的心理医生戴恩博士,戴恩博士听完后,笑着说:“没事,过一段时间就会好起来的。”接着,戴恩博士就联系上了耶鲁大学的一位负责人,说明了情况,并提出让这个大学生的同学们都努力改变以往对她的看法。以后的日子里,大家都尽可能的关注这个姑娘,陪她逛街、赠礼物给她。大家以假作真地打心里认定、她是一位美丽聪慧的好姑娘。一年后,意想不到的奇迹发生了:这位姑娘出落得亭亭玉立,热情活泼,能力非凡。这个大学生叫米洁.艾菲尔,现在是美国马里兰州一名出色的行政管理人员。米洁.艾菲尔的事例告诉我们,一个人得到了别人的关注,就会逐渐认可自己,获得自信,就容易成功!

记得孩子小的时候,每当儿子给我说话时,我都蹲下身子仔细听他讲话,给他足够的关注、关心,仔细倾听他的要求,由此,孩子养成了关心他人的好品质。想一想,作为教师,我们对每一位学生都给予了关注了吗?我们是否想过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学生表现出色的时候,我们要恰当的赞美学生,只有得到充分鼓励的学生,其人格发展才会健全;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我们要有一个宽容的心态,要给学生更多的关心,要及时与之交流、谈心。学生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犯错误、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也允许学生改正错误,,让学生从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上,树立成长进步的信心。

窗外幼儿园的歌声传来,有一句歌词“爱我,就来陪陪我;爱我,就来夸夸我。”歌词虽然简单,但反映了孩子对父母的需求啊,同样我们的学生也有对我们的需求啊。现在的学生,学业负担重,又是独生子女,心灵的孤独、求知的艰辛,都自己承担。作为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上尽心尽力,还要努力走进学生的心灵,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方式多多。可从记学生名字开始,也可从课堂提问一次入手,也可从一次谈话入手,也可从一次面批作业开始,等等,我们对学生的关注,只有是在尊重、平等的基础上,才会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要时刻保持着对学生的爱心,要善待学生的一切,相信在我们的培养下,我们的学生会象花儿一样竞相开放!

作为教师是幸福的,我们春天看花,秋天收获!让我们在等待、关注、尊重、平等、民主的理念下,精心培育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开花、结果。我爱学生!我爱那些花儿!

征文编号——10

似轻实则重的“师德”

数学组 李志屹

如果说,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那么师德是教育的光辉;如果说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师德就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人梯,给求学的攀登者以无穷的帮助;师德是绿叶,衬托着千万朵桃李之花尽情地开放;师德是渡船,搭送着求知者驶向成功的彼岸;师德是彩虹,是驿站,是理想之火,生命之光,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育的全部生命。

我为什么成为一名教师,我要做一名什么样的教师?这是师德的实质。在物欲横飞金钱至上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对金钱趋之若骛。人们总以一种功利目的看问题、做事情。而教师这一字眼使它自然呈出几许平淡,原本就与世风格格不入。有人这样形容教师的生活:吃的清淡,穿的素淡,出去办事遭人冷淡,就象蜡烛,一生半明半暗。这种平淡与膨胀私欲的碰撞使污浊之风吹进了这方净土,凡事讲究利益,对付出片面地衡量回报,当学生不满其意时,浮躁草率地敷衍应付,甚至粗暴极端地蛮横处理。这怎与“教师”这神圣字眼相符合,怎能让“师德”这沉沉的词语所承受得了啊!

也许大家都有与我类似的经历和感受,当我们挑灯苦熬,精心备课,辛辛苦苦传授学生知识,有时却发现他们的热情不高,眼神不够渴望;当我们认真投入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却发现这些调皮个性的孩子依然我行我素;曾经,我的心一点点冷却下去,甚至有说不出的恼火、伤心。但几乎与此同时,这些孩子又能表现出让人欲罢不能的欣慰和感动,又一次次地温暖我的心田。一次,上晚自习,我刚坐到讲台上,一位男生缓缓走上来,递给我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末尾还附了一张精美的笑脸的小贴图。我莫名其妙,不知他因何事向我道歉。我笑着向他招手,他走到我面前带着歉意说:“下午上课你给我们讲周庄,说庄主是沈三万,我当时大喊了一声‘是沈万三’,下课同学们都说我看你把老师说的,脸刷得就红了,红得象苹果。我向你道歉。”一时间,一股暖融融的东西在我心中流淌,一种欣慰?一种感动?说不清楚。我微笑着说:“老师早忘这事了,帮老师纠正错误不是好事吗?老师应该感谢你才是。老师再有说错的地方,欢迎你大胆提出来,好吗?”霎时间,我分明看到他眼中的惊诧和欣喜,他离开时,那眼神象是把我当作他一个亲切的朋友,再后来的课上我感觉他听得更专注了。也许大家都曾遇到过类似的事情,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教师,与这些少男少女相处,你会渐渐感觉到他们的独特的被赋予新时代特征的个性,也许他们的言语和表现少不了几许执拗、卤莽;也许他们的思维和行动欠缺几分理性和沉稳,但只要用心发现,他们其实很想与你接近,他们以独特的方式渴望着你的关注,企盼着你的关爱,在意你的关怀。如若身为教师的你忽略了这一点,纵然你有高深的学识,耀眼的才华,你在他心中也被打了一个大大的叉。化解这一叉的奥妙,便是“师德”中的一个字——爱。

教书育人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与众不同,它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母爱容易出现溺宠,友爱重在礼尚往来,情爱少了几多严谨。而师爱是严与爱的巧妙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主动积极的爱。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我们的爱不会付之东流,我们平淡的生活并不平凡:三尺讲台是我们思绪纵横的绚丽舞台,它面对的是将来的桃李满天下;明净课堂有我们灯火阑珊的彻悟境界,那里写满了学生点点滴滴的成长、充实。

当我在课堂上倾心投入和孩子们教学相长的时候,当我和孩子们在办公室敞开思想促膝谈心的时候,当我在节日里收到学生温馨的祝福和问候的时候,当我看到学生的成绩明显进步的时候,我和许多老师一样,体会到了付出后的欢乐,这是教师所特有的快乐。拥有这些,我并不艳羡万贯钱财,因为这是很大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除了母爱之外,世界上又一伟大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因为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出。只有当教师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师敞开内心世界,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从而收到较好的德育。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同时陶先生还用自己的言行为我们诠释了“爱”的涵义。有一天,陶行知先生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其到校长室。等陶行知先生了解了一下情况回到办公室,见到男生已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来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行知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说。这时男声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故事有些内容值得大家深思和玩味,有些老师从“后进生”身上找不出可赞扬、可夸奖的理由,除了不会多角度思考问题之外,缺少爱心不能说不是一个原因。

征文编号——11

在享受中体会幸福,让生命与使命同行

山师附中数学组 王俊亮

“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进行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他们的快乐、悲伤,了解他们的心灵,时刻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苏霍姆林斯基)

---------题记

上学的时候,总觉得老师是高高在上,不苟言笑的,而今执起轻轻的教竿后,掂着那份喜悦和激动,才发现原来老师的幸福很简单。学生的一个微笑,一句“老师好”,或是某个新颖的观点,某个充满灵感的作品,就已经是我幸福的理由。新型的师生关系下,我和学生都是幸福体验的受益者。

气喘吁吁地爬楼上教室,我喜欢;背起双手在班里踱步,我喜欢;听书声琅琅,我喜欢;捕捉学生几个调皮的眼神,我喜欢;与学生闲聊,我喜欢;与学生共赏窗外云卷云舒,我喜欢;看学生在操场上与晨风嬉戏,我喜欢;看篮球架下簇拥着的黑乎乎的脑袋,我喜欢……学生的一举一动都会令拥有并不丰厚并不沉甸的为师行囊的我魂牵梦绕。

有学生在教师节的贺卡中这样写道:

王老师,我不知道用什么语言表达对您的敬意,就把海伦·凯勒的一段话送给您,祝您节日快乐!

“沙莉文老师走进了我的生命,让我张开了心灵的眼睛……我永远也分不清,我对所有美好事物的喜爱,有多少是自己内心固有的,有多少是她赐予给我的……我生命中所有美好的东西都属于她,我的才能、抱负和欢乐,无不有她的爱所点化而成。”

我庆幸我选择了这一职业,我享受着它所带来的幸福,我愿意让我平凡的生命伴着神圣的教师使命一路同行。

校园是一片学生与教师共同成长与发展的乐土,师与生是共生共息的共同体,互相影响,互相成就,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在和我的学生一同生活学习中,我一直信奉的正如萧伯纳所说:“我不是你的教师,只是你的一个旅游伙伴而已。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前方”。

在教学中,我牢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我是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是常见的。学困生的学习排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解困,特殊学生的心理指导和解惑都是我必须面对的问题。是置之不理,还是主动沟通?显然后者才是正确的态度。真诚地从学生需求出发,注意学生,给学生以关怀,并以亲切而又深思熟虑的谨慎态度来对待学生,给学生心田以滋润,才会赢得学生对我们的信任和尊重,从而“亲其师,信其道”。

在教育工作中,我力求尊重学生的选择和自我管理,欣赏学生尚为幼稚或是业已成熟的创造萌芽,为学生的进步喝彩。在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同时,我提醒自己关切学生内在的精神世界,唤醒其生命意识。有位哲人说得好:“所谓野草,就是价值尚未被发现的植物。”我坚定这样一个信念:学生身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为教师,我要尽全力地将孩子身上如璞玉般的潜能挖掘出来。

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我发现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这种奥妙是没教师经历的人是所不能体会的。

三尺讲台踱去了我的青涩,一方黑板记下了我成长的痕迹,无数学生点燃了我心中的明灯。前辈们一声声亲切的关爱使我找到了回家的感觉;同事间一个个善意的玩笑让我看见朋友的真诚;学生们一张张充满朝气的笑脸使我感受到青春的精彩!这一切的一切,让我对工作的眷恋经久不息,这种享受是别样的幸福!

征文编号——12

用赏识的目光照亮学生脚下的路

数学组 舒美玉

我记得刚工作那会儿,有好多人都会问我同一个问题:“你长得这么文弱瘦小,你的学生会怕你吗?你能管得了他们吗?他们能听你的吗?”面对这样的疑问,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名让学生信服的教师。可是,班里的几个调皮学生经常在我课堂上捣乱甚至对于我的管教公然顶撞,我也跟他们沟通过,可收效甚微,这让我尝到了初为人师的挫败感和失落感,同时我也在反思,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究竟怎样做才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呢?《赏识你的学生》这本书让我深受其益。

赏识你的学生,付出你的真情,用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终有一天能够达到“无为而治”“不教而教”的最高境界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往往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重视自己专业知识的积累,却往往容易忽略了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隐形或潜在影响。教育是一方充满理性的天地,也是一片饱含情感的空间。教师的爱心是树立教师形象的首要条件。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为的是使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必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满腔热忱地关心爱护学生,赏识自己的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拥护和爱戴。

我开始工作时的烦恼,就是犯了一个大忌,放大了学生的缺点,忽略了学生的优点,没有用赏识的眼光对待学生。我们面对的学生都有着极易受到伤害,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使学生每天都在进步和成长。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希望获得尊重、肯定、信任和关怀。当我们希望学生具有哪些品质,我们不妨就告诉他:你已经具有了这些品质,只是需要再持之以恒。

我将这种方法用在了曾经让我头疼的几个学生身上,效果非常好。有一名学生告诉我:“老师,我以前经常惹您生气,是我错了,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数学。”还有一名学生毕业后给我打电话,说:“老师,要不是您当初对我的鼓励、信任和不放弃,我是绝对不会考上大学的,谢谢您!您让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我会把您的爱牢记在心!老师,您太高尚了!”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这位学生提到的“爱”和“高尚”对我触动很大。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犹如春雨,不论滋润什么性格的学生,都会使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产生向上的力量,进而自励进取。正因为如此,学生渴望爱的抚育,有时甚至超过对知识的追求。学生得到教师的爱,自然而然地会激发出对教师的爱,反馈回去,形成爱的双向交流。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教师高尚的师德是付出爱的基本条件;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

最近的一件事情让我再次体会到尊重学生和赏识学生的重要性。我刚接触现在所教的班级时,向班主任了解情况,被告知这个班的学生很差,而且指明了几个特别捣乱的学生。然而我上课之后,发现这些学生还是挺热爱学习的,只是基础差,甚至不知道怎么学。上课爱说话的那名学生回答问题是最积极的,只是经常回答错误,学生爱起哄。针对这些想象,我并没有制止这位同学,而是对他的积极表现进行表扬,并提倡同学们踊跃提出问题。我告诉学生:“只要你们想学,无论是提出多么简单的问题,老师都会认真解答,只要肯提问,就是好学生。”我一直遵循这个原则,上课时提问题的学生多了起来,课下问题的学生把我围了起来,大家学习的热情日渐高涨。有位小姑娘告诉我:“老师,我再也不害怕上数学课了,我越来越喜欢数学……”,作为教师,这不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吗?

赏识是一种期待,尊重是一种信任。期待和信任是我们给成长中的学生最好的礼物。学生们会从这种期待和信任中看到:自己得到了一份特别的爱和关注。这种爱和关注会使他们全身心地感到愉悦和激动,并充满了一种回报期待的欲望和勇气,而最终这种欲望和勇气又将产生怎样的奇迹,我们自己也难以预料。用渊博的知识帮助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你的赏识中将自己的价值发挥放大吧!

征文编号——13

走进学生的心灵

数学组 王秀梅

题记:师爱是一种力量———她能化解师生之间的矛盾;师爱是一种尊重———她能给予学生自信、激情、力量……;师爱是一种博大———她的境界是严厉而不乏亲切;师爱是一个支点———可以扭转学生心灵距离的杠杆。

如何到达这一支点?那就要走进学生的心灵。

十几年前,刚刚踏上讲台时,只知道教师是个神圣的职业.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辛勤的园丁,是蜡炬,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基于这种认识,时时对自身都严格要求,事事想着哪些做法是对学生有利的。可是有一段时间,老感觉与学生之间无形之间产生了一道不可跨越的沟。自己辛辛苦苦,处处为学生的发展着想,可是他们却不能接受,甚至背道而驰。

案例一、记得2009年刚接12班的班主任时,每节课间我都到班里转转;午休时间有些孩子不回家,我天天中午到教室找个别孩子谈话,看看学生的午休情况,当然,顺道也会看看他们是否有一些违纪的行为;下午放学后也会留下有问题的孩子单独辅导;有个别有问题的学生,我夜里三点起来给他写信。。。我的种种做法,换来了期中考试时班级整体的好成绩,班级整体的氛围不错,各项学校活动中频频获奖,表面上看来是老师与学生打成一片,班级管理的不错,我也长舒一口气。想想自己为了干这个班主任,孩子不到三岁就送到了幼儿园,天天都是老公与婆婆接送,我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到了班级的管理上,真心的付出,总算换来了些许回报。但接下来的一件事情,给我当头一棒。期中考试结束后学校组织评教评学,学生对我的教学水平大加赞赏,但对班级管理,有一部分同学感觉老师认真负责,对他们象自己的孩子一样,但也有部分同学提出了很多尖锐的问题,大意都是管的太严,有的甚至要求换班主任。当时我感觉委屈不已,心灰意冷,自己竭尽全力,怎么换来如此的结果?

静下心来反思这件事情,其实原因是自己没有真正走进学生心里。于是,我开始找寻学生不能接受我的管理方式的原因。我利用班会的时间,每人发了两张纸,让他们给班主任提意见,只写缺点,不写优点,然后我一个一个的汇总到一起,有选择性的采纳学生的意见,包容学生,多鼓励学生,慢慢地就取得了学生的信任,半学期下来,到元旦时,学生和我就能慢慢地打成一片,也慢慢理解了老师,家长的苦心。由此我深切的体会到:教育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沟通与召唤。

经过这件事情,我悟出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需要我们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我们的学生。正如托尔斯泰所说: “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把对教育带来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个完美的教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干好教育事业的基础。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学生。

案例二、班里有位特殊的学生,中考时成绩不突出,凭借书法以艺术特长生的身份考入我校。酷爱化学学科的学习,高一上学期除了化学,其他学科均不感兴趣,特别是在报名参加化学竞赛之后,就放弃了其他学科的学习,但是在竞赛科目上也没有显现出过人之处。于是,对他这种做法,其家长表示极大的怀疑,竞赛辅导老师在综合分析他的情况后,也建议他不要放弃其他学科只学化学。看到孩子总成绩如此之差,家长没有给他出资报竞赛辅导集训班,这给了他很大的打击,越来越消极、颓废,渐渐失去了信心,并且迷恋上了网络游戏,按他自己后来讲述:“只有在游戏中,才能次次都得第一.才有那种成功的愉悦.”在这期间,我连同各任课教师对他进行教育,语文曹秋菊老师对他进行了感化、引导,取得了该生的信任,慢慢地开始学语文,喜欢语文的学习;化学杜明成老师也不断的对该生进行转化,最后,在老师们的努力下,激发了该同学的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并于老师签订协议(口头),高考奋斗的目标是山师,力争毕业后能够成为附中的一名化学老师。进入高三以来,该学生全力投入学习,状态极佳。

教师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和隐私权,采用一切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而教师的这种爱来源于对学生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方能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不失时机地为学生送去温暖,用春风化雨般的关爱融化学生心灵深处的冻土。

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教育。爱是教育的原动力,教师关爱的目光就是学生心灵的阳光。教师要学会爱,需要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去爱。教学路上,谱写爱的征途,我愿走进学生的心灵,撬动心灵的支点…….

征文编号——14

有一种信仰

外语组 丛培英

做老师易,而做一位时刻遵照师德来传道授业的老师却难上加难。师德便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而我觉得它更像是教师的一种信仰。而这种信仰却不是任何一位老师随意就能拥有的。殊不知心中坚定的信仰,需要以顽强的毅力、永不间断的努力学习以及排除各种干扰、摆脱种种诱惑才能达到的一种境界。教师本就是千万职业中最基本,也是最难做好的工作。没有教师来将各行各业的知识普及给全人类,人类文明绝不会有希望。砌下任何一座摩天大楼的第一块砖便是老师的使命。倘若教师不具备师德,那这地基必然是空虚不牢固的,地基以上的部分更是岌岌可危。

每当我们站上讲台,望向满满一课室的学生时,我们应骤然感觉到肩上压下的担子。从站上讲台的那一刻起,我们讲出的每一个字,做出的每一个动作,都有可能深深地影响着台下任何一位学生,因此我们必须要为自己讲出的每一句话负责。师德,便是在面对知识阅历不如自己丰富的学生时,仍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决不以自己不确定的答案误人子弟。老师们往往会遇到学生提出的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其中老师自己不甚了解的问题也难以避免。此时若是随意捏造,搪塞学生一时倒是容易,给自己换来方便和清闲,但明记师德的老师便深知实事求是的道理。老师很容易犯下的错误便是自以为是。长期以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自居,任何一位老师都难免有因过分自信而误导学生的时候。老师的一句话实际很有可能被学生铭记一生。作为老师,师德要求我们保持严谨谦虚的态度,实事求是,对传授给学生的每一句话负责,保证教学的质量。

这实际也要求老师们保持终生学习的态度,做到博学多才,不愧对于学生的尊敬和信任。现在的课纲要求很容易让老师们仅满足于课本上或考纲中的知识,以为知道这些便足以教书育人。然而教书,教的并不只是书。好老师是懂得学无止境,不断自主学习来扩充视野的老师。因为他们懂得:只有保证自己渊博的知识,才不愧对于学生对自己无条件的信任和依赖,不愧对于教师这个职位,更不愧对于师德这份信仰。做老师的最高境界实际是做一名学生,谦虚,刻苦,好学。学生敬重的也是这样的良师益友。

在文章的开头我便提到教师是最难做好的工作。猛然感觉想成为老师,便真应了黄埔军校门口的那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厮门”。这里的“贪生怕死”若改为“好逸恶劳”便更为恰当了。老师本就不应是以金钱作为工作动力的,而是因深知自己职责的伟大心甘情愿做出牺牲的。若是想通过教书来发一笔横财的话,动机不纯,教书质量自然会下降,师德也被弃之一旁。身为在校教师,却有人将本应当教授的校内学生置到一旁,一心一意办起课外辅导班,追求更高的盈利。还有老师贪图便宜,热衷于接收家长的赠礼并因此偏袒班内的个别学生。这些皆是违背师德的做法,现实生活中却不乏实例。师德,便是敢于牺牲金钱的利益来换取人生的价值,用心甘情愿的付出和操劳赢得众人的尊敬和感激。若是心思偏离了正轨,只怕教书的意义也形同虚设,学生们也将成为一批受害者。

相信大家都懂得“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道理。这是对老师的定义,也提出了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传道授业”上文已略微商谈过了。这“解惑”,解的既可以是学业上的疑惑,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做人或是对人生的疑惑。我们的学生初涉社会,人生起始,心中必然对各种行为准则、是非的判断以及人生未来的走向等充满了疑惑。老师作为他们人生这一阶段的引导者自然成为了他们寻求答案的对象。这些疑惑他们也许会当面向老师提出,也许会暗暗藏在心里,从自己老师的行为举止中寻求答案。这个时候,师德便要求老师们做到理解学生,主动关怀学生生活和心理的状况,并端正自己的一举一动以为学生树立楷模。老师的义务也不仅是传授知识那样单一了,而应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进一步关注各位学生的生活状况,并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引。这样才可以避免学生只知背书,却不具备在社会中生存的技能。这显然不是明令规定的老师的职责,却是遵行师德的老师主动承担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也正是这样的师德改变了老师机械教书的形象,而成为了融入学生生活中,真正让学生受益终生的恩师。此外,教师平时的一举一动其实都被学生深深记在心里。学生其实经常观察老师是否能做到经常要求学生做到的各种行为。老师平时若能规范自己的行为,从保持环境卫生,自觉排队,相互间主动问候开始,给学生营造一个文明有礼的环境,便真是在利用每一个机会影响着孩子们的一生。而对于老师来说,这也是一种时刻遵从师德的表现了。

作为教师,我们要精炼自己的专业,修炼自己的形象,锤炼自己的生活,使自己能够真正地感悟到教育的真情与真谛,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对学生具有百般的感动力、感化力和感召力。

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关爱学生,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才是教师的动力,是教师的精髓。谦虚好学,知识渊博,实事求是,才能不愧对教师这个称谓,才能自信地面对讲台下的莘莘学子。信仰坚定,义字当头,不因名利而偏离正轨,方为教师的道德典范,方为当代教师的师魂啊。我愿以此与诸位老师共勉。

征文编号——15

我的师德征稿一 细节凝聚师德

外语组 王崇好

我的一个同学做了教育记者,和他闲叙时听到这样一个采访记录,有一位校长校让老师们定期“找细节”。找最不起眼的细节,找过去从来没有注意过的细节,找特别容易忽略的细节……譬如,“教师的微笑”,你会对着学生真诚地微笑吗?你的哪一次微笑让学生感动?再譬如,“教师的表情”,教师什么样的表情能激发学生?现在的学生喜欢教师怎样打扮?教师的服饰打扮和教育效果有直接的关系吗?过去,很多老师没有意识到这些细节。现在大家找出这些细节,七嘴八舌一议论,结果发现他们对学生的影响力还真的不小。于是,得出了一个共同的结论:教育孩子必须从细节入手,因为细节最能打动心灵。

听完我的记者同学对那位校长“找细节”的介绍,不由十分感慨。

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品德教育,从来都是立意宏大、主旨深远,从来都是高屋建瓴、浓墨重彩,从来都是口号震天响,用宏大而空泛的概念来灌输学生的头脑。而对于上述那些细节从来都是不屑一顾。结果是什么呢?我们的学生呢,道德概念口头上说起来一套一套的,而日常生活中却常常连最基本的文明规范都难以保持。

回想起自己的中小学时代,老师当时反复灌输的各种道德概念早已忘得一干二净,而时常涌上脑海的都是一些当年未加注意的细节。这里略述几则——

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老师让我“爬黑板”算一道数学题,谁知怎么也算不出来了,一时间热汗直流。这时一直站在一边耐心等待的老师忽然说有事情,竟然转身走了。老师一离开,马上有同学指点迷津,于是我赶紧写出结果,跑回座位。老师很快就回来了,笑眯眯地用红色粉笔在答案上打了个大大的对号,什么也没说便开始继续上课。那一堂课,我心里热乎乎的,听得特别带劲。

上初中时,我们我们农村学校没有专职的体育老师,跑步都是东倒西歪,乱跑一气。有一天,学校调来一位右派京剧演员教我们语文,他跑步的姿势格外讲究:双臂半屈,胸部微挺,目视前方,脚的前部先着地,步伐细碎,腿上像装了弹簧一样,富有弹性。我们顿时迷上了他的跑步方法,大家自觉不自觉地都这样跑起来。而今我已人过中年,仍习惯这样轻快地跑步……

读高中时,有一位数学老师,讲课讲到高兴处来不及用黑板擦擦黑板,就直接用手擦,有时候甚至就直接用袖子来擦。于是,我们班里的学生擦黑板也就“不拘一格”,特别是怕黑板的时候,多数情况都是以手或袖子代替了黑板擦……

有一位班主任李老师,写得一手很漂亮的行书,被师生称为“李氏行书”,大家都以模仿他的字为荣。可是他却是著名的烟民,课后他那吸烟的样子让人感觉特别有魅力,让人觉得抽烟特别享受。所以凡是膜拜他的行书的学生现在大多都是喷云吐雾的主,当然也包括现在n次立志戒烟的我哦。

高中时的班主任姓靳,博学多才,热心助人。有一天,靳老师喊我,“我今天包子买多了,实在吃不下了,来帮我消灭了。”来到他的宿舍,果然看到三个胖嘟嘟的肉包子安卧饭盆里,在那个每日就着咸菜吃粗粮的日子里,这三个包子的魅力实在是太大了,没用推辞,三口并作两口,我就把包子吞了下去。直到靳老师去世以后,与老同学聊起来,这才知道,我们班的很多同学都这样“帮过靳老师的忙”……

这些细节虽然微不足道,但它却深深刻进了我的心灵深处,让我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爱,学会了很多教科书上不曾教过的东西。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啊!

后记: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做过这样一项试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一辆停在比较杂乱的街区,一辆停在中产阶级社区。他把停在杂乱街区的那一辆的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摆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一辆过了一个星期也安然无恙。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后来,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依托这项试验,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未得到及时修理,别人就可能受到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那么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

美国纽约市警察署长布拉顿就曾经很好的利用了这个理论,他“放着大事不抓”,投入大量的警力物力抓地铁逃票,整顿地铁秩序,结果使的整个纽约市治安状况大为改观。

“破窗理论”虽然属于犯罪学的范畴,难道就不能给我们学校和班级的教育管理工作一点启示吗?一个环境优美的学校,一个秩序井然的班级,是很少出乱子的。反之,天天忙着抓“违纪”的老师和班主任,却往往是“按倒葫芦瓢起来”。“风起于清萍之末”,整天忙着抓“大事”不如从“小事”抓起。

我的师德征稿二

艾 老 师 的 感 动

外语组 王崇好

多年前我的同事艾老师,人长得很美丽,也淳朴直爽。以前,我对艾老师不怎么了解,说的话也就很少。后来和她在一起同室办公已接近两年,工作之余闲聊的话题也就多了起来,这也增进了我对她的了解。她当时经常提及她感动的记忆,提起来就异常感动,对我感染很大,其实我也很感动。

我和艾老师都是从事教学工作十多年的教师,日子虽说清苦了些,但我们教师自有教师的乐趣,内心是满意的,因为我们教师也有教师对幸福的理解。我们似乎就是艄公,一次次地把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从此岸送过对岸,看着他们的成功,我们十分欣慰和幸福。这自然也经历了好多的领导,包括各级领导。不同的领导自然也有其不同的风范,有的领导纯属门外汉--既不懂业务也不懂领导艺术,让人敢怒不敢言,有的领导让人敬畏--似乎城府很深,深不可测,对人对事似乎油盐不进,有的领导让人觉得很气派--架子端的正正的,一副凌然盛气,也有的领导既是教育家又是业务专家--活脱他就是一座好学校的象征,更有的领导让人温暖,让人终生难忘,终生感动...

着实让艾老师感动的事是一件极平常的一件小事,似乎根本不值得一提。但是艾老师却一直感动着,似乎一直很感动。那是她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下午一次监考,中午的那两场监考到十二点才结束,下午一点半又是监考。中午的紧张监考让回到家中的艾老师得以短暂的放松,可是坐在单身宿舍的书桌前却渐渐来了睡意,心想不能耽误监考,趴在书桌上只小憩一下,也好应对下午紧张的两场监考。可是,年轻的艾老师却却在睡意朦胧中听到了铃声。不好,要耽误监考了!大家知道,监考老师在开考前的十分钟前时必须到考场组织安顿学生考试的,可艾老师去听到了铃声!这已经是迟到了啊!误事了!她顾不上揉眼睛照镜子,迅速锁上宿舍的门,向考点办公室飞奔而去...、

飞奔的路上,艾老师的脑海里显出了领导那怒不可遏的眼神,或是那唾沫四溅的怒斥,或是那惩治性的罚款...一切皆有可能,顾不了那么多了,只是一路狂奔...

好在学校单身教师宿舍就和校园紧紧相连,刚到校门口,就听见教导主任文老师的喊叫,“小艾,慢点,慢点,别急了!邓校长去替你监考了!”艾老师心里想,这下完了,学校监考老师很紧张,学校领导都做巡视。邓校长是大领导,一把手,这还了得!由于飞奔而满脸通红气喘吁吁的艾老师脚跟还没站定,文主任微笑着说,“小艾,真的别太急,邓校长替你去监考了,没耽误。”

听到没耽误再加上文主任那和蔼的笑容,气喘吁吁的艾老师似乎心里掠过一丝安慰,可是一想到邓校长正在考场替自己监考,艾老师来不及回答文主任的话,还是迅速冲向了考场…

静静地考场门口站着因着急和飞奔而上气不接下气的艾老师,考场内安静慈祥的邓校长把试卷业已下发,正在细致的检查着学生考号和座号的填写,因迟到而愧疚的年轻的艾老师怯生生地悄然走进了考场…

看到艾老师进了考场,邓校长微笑着向她点头并轻步走向了面带歉意还忐忑不安的艾老师,悄声说,“小艾,今上午太累了吧。”艾老师赶紧悄声说“校长,真对不起,我睡过头了。您批评我吧。”安校长近身而亲切地说,“我们都是一家人,自己的工作,谁有事情别人顶上很正常。谁还没有个闪失,没事没事…”

慈祥的邓校长一直和艾老师监完这场考试,在任何场合下也没提及这件事情。艾老师以后也经历了好多事情,每每提及这件事情,就异常感动,而且越来越感动,其实我也很感动…

征文编号——16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外语组 杨阳

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因为需要爱的浇灌。

——题记

蒙古族有一句谚语:“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这句话让人震撼!作为教师,更能体会出其中深刻的内涵。对学生的爱,超脱了血缘、超脱了本能、超脱了私欲,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在孜孜以求的境界。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我将谈谈自己一些教育经历,和读者分享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爱需要理解,心与心的交流

班里有一名女生,外表很低调,但是个性很强。她酷爱文学,高一开学曾经一度闹着要退学搞文学创作。她的母亲对孩子的这种要求当然是坚决反对,母女俩为此搞的关系非常僵。由于自己最亲爱的母亲都不支持她,这名女生内心变得更加孤僻,不愿意和其他同学交往,加之自己身体素质较差,经常患病,有时甚至会产生轻生的念想。

遇到这种情况,我没有急于采取对孩子进行说教,而是花了近四个小时的时间倾听这个女生的想法。孩子出现的任何问题,都不是空穴来风,必定有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她告诉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些不同于同龄人的曲折经历。她的父母因为家庭暴力在中考期间离婚,她很坚定地支持母亲离开了父亲。她从小就很孤僻,愿意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一个人思考,喜欢想一些深奥的哲学问题。她觉得自己和同龄人没有共同语言,自己的想法得不到他人的共鸣。越是这样,她越愿意自己独处,变得孤芳自赏。她十分感性、内心世界丰富,常常因为想到一件事情或者文学作品中的一个人物突然大哭或者大笑起来,让周围的同学莫名其妙。但是她却心地善良,对人并不刻薄、傲慢,在他人向她寻求帮助的时候。她会给予别人意想不到的巨大关怀和体贴,甚至有的时候让人觉得过分。她性格耿直,虽然沉默寡言,但是在表达对他人看法的时候往往不留情面,说话非常直白,因此得罪了不少同学,人缘不是太好。但是有一点令人欣慰的是,她宿舍的同学对她却是十分包容的。

从以上的交流情况,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女生其实还是一个很好的孩子,她目前出现的问题与她成长的家庭环境,自己的性格等等因素都有关系。通过与我沟通之后,她表示自己感觉轻松了很多,能够将自己心底的话吐露出来,感觉非常释然。作为班主任,我非常能理解孩子的心情。她自己的想法得不到周围人的赞同,她的母亲、同龄人都对她采取敷衍、压制的态度,导致她内心的想法一直淤积,得不到宣泄和释放,心理上出现了一些问题。我鼓励她先稳定自己的情绪,并请她的母亲和宿舍成员多和她沟通和交流,另外也建议她的母亲在合适的时候去咨询心理医生,对孩子进行心理干预和疏导。自己每周抽出固定的时间和她拉拉家常,了解她的思想动态。

一年过去了,虽然期间女生的情况经历了多次的反复,但是总体好转了许多。现在能够和更多的同学交流,情绪也比以前稳定了,但是,我深知,自己仍需继续关注和关心她,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爱需要包容,以理服人,以德感人

班里有一位男生,自高一开学起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记得是在开军训动员大会的时候,他违反规定玩手机。在我提醒他的时候,他迅速地把手机藏进裤兜,还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目无表情,镇定自若地反问了我一句“老师,我怎么了?”我当时心里深深地一震:这个学生不好对付。当时我问他:“你知道玩手机违反纪律吗?”他答道:“老师,我是玩手机了,但是在您看来我是违反了纪律,但是我感觉自己没有影响别人,我也没说话,没干扰大家听报告,所以我觉得自己基本没什么错。”

这一番对话我很惊讶,这是我从教以来第一次听到这样独特的言论。

我在大会结束后向孩子的父母了解了一些情况。我了解到,这个男生的成长也和一般的孩子有些差别。他的父亲经营一家医疗器械公司,经常出差,全国各地跑。她的母亲更是连年常驻外地的分公司。他的童年基本是在祖父母家中度过的。老人对孩子的溺爱可想而知。所以他从小就很自我,不愿意守规矩,不愿意听大人的管教,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对于是非曲直的标准。初中时还曾经因为和老师闹矛盾,休学了半年。

后来我从网上看到了所谓的“非主流”发表的这样一句话“世上本没有对与错,是因为说对与错的人多了,便有了对与错。”可以看出,传统意义上的是非观念在这些孩子的头脑中显得如此苍白与无力。在他们看来,现在的纪律和规定是人为创造出来的,这些条条框框的存在从一开始就值得商榷。这种怀疑一切的思想倾向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警惕和反省的。

一次,我和这个孩子讨论了一些“道德两难”的故事。比如“海因茨偷药”。讲得是海因茨妻子重病,危在旦夕。而药铺老板趁火打劫,把药的价格从两百提高到两千。海因茨到处借钱,凑了一千,并打了欠条,承诺尽快付清。但是药铺老板还是不答应。最后海因茨只好深夜潜入药铺,偷走药品。

当然,这些故事在我们成人看来都是很难处理的,十分棘手,无论谁遇到都会陷入难以抉择、相互矛盾的境地。我再和孩子讨论这样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是否会适得其反呢?后来证明是值得的。这个孩子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对于是非标准的价值判断出现了问题。通过对两难的探讨,可谓“真理越辩越明”。在两种困境相互的碰撞和冲突之中,孩子逐渐明白了自己原有价值体系和道德观念存在的缺失,抛弃了原有的不合理的推理方式和价值取向,选择了更加有价值的做法。

他后来向我表示,自己通过与老师的讨论,不再像以前那样我行我素、为所欲为了,自己学会了“三思而后行”。

结束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都是需要我们长期加以努力,不要期许一次谈话、一次沟通便能一蹴而就,其间会有反复,会有波折,需要我们无私的爱去浇灌。而这正是这种爱让教师这个职业充满光辉。

征文编号——17

让学生找到“三种感觉”

山东师大附中物理组 仕大伟

人可以拒绝诱惑,但是人不能拒绝成长。看着身边的学生一天一天长大,就像一朵一朵蓓蕾悄悄绽放成为绚丽的花朵。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和言谈举止对学生的发展都会产生深远影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点点滴滴都是教育。我主要是从让学生找到“三种感觉”入手,构建一个和谐温暖、志存高远的班集体。

第一、让学生找到幸福感。如何让学生感觉到幸福呢?实际上非常简单,可以为学生过一次难忘的生日,可以在学生感冒时递上一包感冒药,可以在放学时叮嘱学生早点回家……实际上这一些细节都可以在学生心中无限放大,让学生感动好长一段时间,这一些感动就会产生巨大的动力。

案例一:在本次高二年级学分认定考试中,有3名同学因为生病不能参加考试。应该怎么办呢?

通常的处理方式是跟教务处说明白情况就可以了。这样学生康复返回学校之后也不会有任何怨言。但是,如果我们把这次学生的缺考看作是一次教育的好机会,我们应该怎样做比较好呢?我默默地为学生收集好各学科的试卷,然后联系到学生家长,及时得送到了学生手中,学生利用在家里的时间完成了试卷。其中有一个学生回到学校以后非常兴奋,幸福的感觉溢于言表。

案例二:2011年11月18日星期五,大清早,济南市的天空飘落着点点细雨。在去学校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学生的迟到问题。确实是,有很多同学因为下雨迟到了。应该如何处理呢?

恶劣的天气,迟到的学生往往会比平时多一些,这也是非常正常的情况。我不仅让迟到的学生坐到自己的位置安心上早自习,而且找了一个吸水的纸垫子放在教室门口。这样学生就会在一个干爽、清洁的教室里上课啦!我想,这一举动对学生的教育远远大于批评教育。

通过让学生找到幸福感,可以使学生的情商得到完善。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学会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问题。我想,一个充满幸福的班级,使每一位学生都向往的班级。

第二、让学生找到自信感。自信对于一个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在班级内创建活泼、民主的氛围,给学生提供重组发挥的空间。平等看待每一位同学,绝对不以学习成绩的好坏看待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班主任的信任和鼓励,从而使学生充满斗志。

案例三:课间操,有很多同学不能及时参加,有的是问老师问题,有的是公务开会,有的是没有原因的缺席,应该怎么处理?还有的同学跑一圈就甩下来,又应该怎么处理?

我们应该从根源上理解学生们都是想跑好课间操的。对于这些事情的处理,首先采取了班会进行思想教育,然后制定必要的针对措施,最后实行个别同学陪同体育委员观看全校班级课间操的方法。使全体学生树立起了我们要是认真跑也一定能跑好的信心,课间操质量得到极大改善。

注重对学生自信心的建立,让学生敢于尝试,敢于奋斗,然后旁敲侧击,让刚毅的品质在学生身上得到显现。

第三、让学生找到集体感。学生是在集体中逐渐成长的,善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也是比较理想的手段。发挥集体的教育能够更加增强教育的说服力,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改正效果。

案例四:课间操很多同学缺席。怎样处理既能教育缺席者又能警示在场的同学呢?

我们设计了一种方法,就是所有参加课间操的同学站成整齐划一的队伍,以非常严肃的姿态等待那些没有参加课间操的同学来集合。抓住这次良好的教育契机,把课间操强化为一个班集体的重要活动。让学生感觉到集体利益的神圣。这要比批评,处罚效果要好得多。

我们可以通过值日、升国旗等各项常规工作来进行类似的教育,让学生通过一些小事来感悟到集体的存在。当班里形成一种良好氛围的时候,学生们的犯错误几率会慢慢减少,这就是集体教育的魅力。

师德是教师的职业灵魂,是教师的深在内涵。我们应该用身边的点滴行动来进行熏陶和感化。把学生装在心里,我们上路吧!

征文编号——18

班主任“大爱”之欣赏

------教学生学会欣赏

山东师大附中物理组-----牛化军

一.欣赏心态之培养

作为班主任和教育工作者,我们的教育应该建立在欣赏学生的前提下,这毋庸质疑,如果一个教师一个班主任,不欣赏自己的学生,那是教师和班主任的问题,是培养不好学生的,这些问题我们的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类教育刊物都有比较精辟的论述。但是我们在欣赏学生的同时,不能忽略学生的欣赏能力的提高,要让学生也要学会欣赏:欣赏自己的老师;欣赏自己的父母;欣赏自己的同学;欣赏自己的学校;欣赏我们的当今社会;欣赏自己的祖国。。。。。学生学会以欣赏的姿态对待问题,这样才会产生积极的互动心态和动力,是教育的本质所在。

案例一:一个高一同学在去餐厅的路上碰到她的任课老师,遇上学生热情的给老师打招呼:老师好!结果老师没有回话,也没有给他打招呼,而是低着头继续走路。假如你是这位同学,碰到这样的事情请问你如何做哪?

通常有两种心态:第一是埋怨这位老师看瞧不起自己,怨声载道,甚至攻击老师,发誓从此再也不理这位老师,也不好好学他的课程。更有甚者就是从此再也不搭理其他的老师,从此仇恨这所学校而放弃学习等等。。。。。。第二是佩服这位老师的工作认真和敬业,这老师走着路都在思考教学的问题,这是多么好的老师啊,有这样的老师真是学校的骄傲,学生的福气,一定要学好他的课程,不能辜负老师的辛苦教导。。。。。

显然,这两种不同的心态会造成两种不同的结果。如果不加以引导会有一部分同学会产生后一种心态,而是自己的学习生活都处于一个很不健康的情境之中。

同样的问题还有:当我们走到十字路口恰好遇到红灯是我们应该是什么养的心态?我真的很倒霉,为什么我刚到路口酒红灯?这红灯真讨厌为什么偏偏我走到这里就变红,那天我把它砸掉。这是一种消极悲观的心态,容易偏激行为而是自己变得悲观厌世,成长不健全;还有一种心态:我真的很幸运,下一个绿灯我可以第一个先行,这是多么值得高兴的事情啊,我的运气真好,感谢上帝;如果经常这样的心态处理问题,那就会很健全的成长,性格不会出现偏激,同时也会很幸福。少了很多的对立面。

我有一个学生曾经这样因为一次问题时候老师一句不很耐烦的语调,而浪费了他二年的时光,直到考上一所一般的大学后,给我写了10页的后悔的长信,我才明白为什么当初到了高二,他的成绩就一直不在进步而是退步,我找他谈话很多次都不能解决问题。。。。按照他高一的成绩山东大学没有什么悬念,可后来他只上了一个二本的分数。

因此教会学生欣赏的心态去面对问题这是班主任的职责所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必修这一课程,尤其面对青少年,这样才能尽可能的是学生少走弯路,阳光成长。

二.欣赏能力之培养

学会欣赏这也是一种能力,一个不会欣赏的人不是一个健全的人,很容易走向偏激的方向,很容易满腹怨恨,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对社会对家人的危害。南平小学生的血案,北京杀害自己家人五口的惨案;还有安徽一个村的28人被刀杀枪击的血案;学生打杀老师。。。。等等都是这些人对社会对家人缺乏欣赏心和没有欣赏能力所造成的恶果;而我们的教育对这个问题没有太多的关注,现在很多人没有欣赏能力,对社会只关注阴暗面,看不到社会阳光的一面,不会把问题向积极地有利的一面转化,也就是欣赏能力缺失。原因有多方面,如:

现代社会环境下的高中生正是独生子女的一代。在这些孩子中大多数学生有热情、敢有自己的观点、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的建议和想法,表现为有充足的自信心,有时思想比较单纯。但是他们很多的人比较以我为中心、很少有为别人考虑的习惯,我行我素,当自己有了错误和缺点时总能找到合适的理由。对别人的要求很多,对自己则要求较少,比较难以接受别人的观点,自信有余谦虚不足,更别说欣赏别人了。

案例二:有一次宿舍管理员打电话说班里的有一个宿舍内勤较差,我去检查并拍了几张照片,然后再一次班会上让大家观看并做下面几件事情:1.大家仔细观察这是哪个宿舍并说出几个证据?2.讨论对这这件事情的利、弊。3.照片中有哪些值得我们欣赏的地方?4.对这个宿舍的同学大家有什么想法?

这几个问题一抛出,教室里就热闹起来,有的找证据、有的在说了弊端,还有的在嘲笑这个宿舍的同学…….最后我找了几位同学发言,大部分都是指责这个宿舍的同学影响班级荣誉等很少能看到这个宿舍的优点,我在肯定了同学们发言并对该宿舍同学批评之后,启发大家从照片和这件事中找到我们欣赏的或者给我们带来启迪的方面吗?大家先是一片寂静,而后开始小声讨论…….最后大家也找到几个方面。1.宿舍同学的床头比较整洁,床下也比较整洁,被子也整理和摆放也较好(只是桌子上很乱),2.该宿舍每个床头都有自己的奋斗格言,这一点很值得欣赏,3.这件事情也给我们的宿舍内务提了个醒---内务问题不能有放松,所以也感谢这个宿舍的同学无意中给大家提醒…….

这样既解决了问题教育了学生又能使学生的欣赏能力和看问题的全面性有所提高,一举三得,以后的许多事情,我都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尽可能全面的看问题,去感化影响学生,慢慢的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看问题的全面性,使学生全面成长。例如:如何欣赏你的每一次考试试卷?如何欣赏你父母的“唠叨”和“关怀强迫”?如何看待社会的不公平?如何对待每一次挫折?等等专题让学生讨论,在讨论中学会欣赏、学会全面看问题、学会把不利便有利。

所以教会学生学会欣赏,才能避免极端行为,才能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全面成长,健全人格。这是教师班主任的责任,不可推卸和敷衍,也是班主任之“大爱”。愿同行们共勉。

征文编号——19

“新时期 新师德”之我见

杜明成

面对这样一个命题——《新时期 新师德》,我起初有些困惑,师德就是去爱学生,怎么还会有“新时期 新师德”的提论。仔细想来,是有道理的。就师德概念的本身来说是没有时代性的,但师德的内涵应该是有时代性的。因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有时代性的,是和时代把脉相合的。那新的历史背景条件下,又该如何理解新师德的内涵呢?

师德高尚的教师,必须爱党、爱国家,并把这种爱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

这听起来好像是一句口号,感觉好像很虚,其实并非如此。一位教师的责任是培养人,那到底是为谁培养人?为学校?为家庭?好像都不是,是在为国家培养建设者,为党培养接班人。一个家庭培养不好孩子,会影响到一个家庭的发展与命运,但还不至于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命运,但是如果一代孩子培养不好就会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师面对的是孩子集体,而不是一个孩子,一个教师的一生教育的是几代孩子,这几代孩子影响到的是几代的家庭教育。一位教师只有胸怀国家,心向党,才能自觉的按照国家未来发展的需要去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才不会急功近利的看待眼前的教育教学,一位教师只有胸怀国家,心向党,才能自觉地去思考如何尽大可能的发挥教师的作用引领孩子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教师是代表着国家、代表着党在对孩子进行培养,坚守住爱党、爱国家的师德标准是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过时的标准。

师德高尚的教师,必须爱学校、爱学生,并把这种爱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

学校是教师施展才华场所,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对象,人无完人,学校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且永远是不断发展的,所以教师只有真心地去爱学校,才能不遗余力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教师只有爱学生,才能心甘情愿地去花时间了解学生,指导学生,帮助学生,也才能站在发展的角度上去引导学生。教师只有爱学校,才会设身处地的为学校考虑,勤勤恳恳为学校工作,同样教师只有真心爱学生,才会抛开世俗的观念去把学生的价值观引向一个更高的境界。

师德高尚的教师,必须爱所工作的团队,爱这个团队中的每一个人

教育不是某一个人就能完成的工作,它需要集体的智慧与合作,不管是一个班级的认课教师团队,还是一个备课组团队,或者是一个教研组团队,都是如此,教师只有站在这个团队角度去考虑问题,爱这个团队,爱这团队中的每一个人,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群策群力,把一个班级建设好,把一个备课组建设好,把一个教研组建设好,教师只有爱这个团队,爱这团队中的每一个人,才能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才能形成一个高效的育人机制,创造一个优良育人环境。

师德高尚的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职业,并能将其升华为一份事业,一种追求

教书育人只靠热情和爱心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专业素养作支撑和保障。良好的专业知识和素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不懈的奋斗与追求,所以,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一定会深爱着他所从事的这份职业,把它当作一份事业,拿出毕生的精力去追求。教育看似是一项重复职业,但是一味的重复地去做是永远也做不好的,只有热爱这份职业的人才会去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不断地去捉摸它的更高层次的意义,同样,只有把这份职业升华为一份事业的人,才会付出毕生的精力去追求,也才能把这份事业做好。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爱党、爱国家,才能在实际工作中以主人翁的姿态,自觉地践行党和国家赋予的责任,为国家、为民族未来的发展培养人才,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爱学校,才能自觉地、负责任地去开展工作,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爱学生才能自觉地为学生未来的发展负责,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深爱着自己的团队,才能与团队同舟共济,共谋发展,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才能不断地追求,不断地发展。当然这些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任何一个方面的缺失或“短板”,都会影响到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我们可用下图形象地描述它们的关系:

征文编号——20

师德大讨论感悟

---做一个幸福的领路人

化学组 庄绪上

对于幸福有这样一种定义:“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遇到一个正确的人,做了一件正确的事,就是最大的幸福”。而我的理解教师就是学生这个最大幸福的领路人,做一个为孩子终生发展负责的正确的人就是师德高尚的最好诠释。

著名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育是一种艰巨的事业,它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术事业。”根据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的体会,我认为,所谓“科学事业”,主要是以正确的、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遵循教育规律进行教育工作,是一个宏观的要求。而“艺术事业”则应突出教师个人的魅力和特点,侧重于在符合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所采取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技巧,是微观的、具体的内容,而具体的教育会直接关系到我们自身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成效。在工作和学习中我认为师德高尚的人一定要坚持以下几点:

思想上:执着杏坛,乐于奉献

教师必须是德才兼备的领路人。教师是多种角色兼具的人,即是历史文化的传播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学生心理的保健医生,毕业事业的领路人,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因此教师是社会的重要角色。有人说过:“你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你自己首先应成为什么样的人。”甘地说:“教师是学生最好的课本。”因此德才兼备是教师的基本素质,是教育亲其师,信其道的前提。

作为教师,热爱教育,献身教育是最基本的思想要求。要始终怀着“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的精神,增强教师的道德观、事业心,充分认识到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以从事教育工作为荣,以献身教育事业为乐,自觉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将教师作为终身职业,孜孜以求,勤奋耕耘,在平凡的教书育人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业绩,真正的做到“课堂教学要引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山,攀登情感的高山,攀登思维的高山,攀登人格的高山”(特级教师 孙双金)。

态度上:永远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永远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

著名教育家陶行先生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教师在工作中要始终把孩子放在一个社会的“人”的基础上对待,不要给孩子定性,而是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帮助消除孩子的缺点,抓住教育的契机,适时适地适事的激励和鞭策孩子,使其扬长避短,张扬个性,让孩子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和学习的快乐。

目标上:为每一个孩子的未来负责,为成功做准备

“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教育的目的决不仅仅是教给孩子死的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只要我们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标,为每一个孩子负责,让家长省心,让领导放心,始终坚守岗位,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对待,相信会成为孩子一生的“贵人”。

谨记细节确定成败的教诲,关注孩子的点滴细节,注重习惯的养成与自理自律的培养,让孩子学会从细节入手,抓住每一秒,珍惜每一分,用心的反思,在反思中学会改正自己,改善自己,成就自己。

教学上:学高为师,业精于勤,荒于嬉

教师必须拥有渊博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有所创新,就必须拥有该学科的渊博知识,必须具有“一桶水对付一碗水”的本领,才能厚积薄发游刃有余。教师如果有了渊博的学识,教学就有了源泉。实践证明,教师“授业解惑”的职能决定了教师不但必须具有广博的学科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而且应该努力学习,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因此,教师能够通晓学科知识、拓展知识面、发掘知识渊薮,真正成为让学生佩服的教师,才是教师必备的重要素质。

学识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力量源泉,教学艺术则是达到教育目的的具体途径。光有渊博的知识,如果没有精湛的教学技艺,也是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

“好的课堂应该是让学生课前有一种期待,课中有一种满足,课后有一种留恋”。有了渊博的知识再加上精心的准备,一节高效的课堂就会成为孩子的享受。

首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精心设计教师的讲。落实“三讲”、“三不讲”(讲重点、难点,讲规律、拓展,讲易错、易漏、易混点。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坚决改变课堂上学生被动学习又抓不住学生的局面,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其次,追求“高效教学”,简单地说,就是追求用最少的教学时间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只有因材施教,强调差异性,重视个别差异,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实施教育,使每个学生的水平得以提高,最终实现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高效课堂”的设计和使用正是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共性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要求的课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信,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新时代的师德首先立足于教师对于学生的爱,起步于教师把工作当做事业,发展于教师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只要我们用真情教书,用真心育人就会最终实现“生以求知为乐,师以从教为荣”的教育目标,做孩子们幸福的领路人。

征文编号——21

平凡中的感动

山东师大附中生物组 代立鹏

当师德二字映入眼帘,头脑中噌噌噌不由自主地闪现出无数英雄教师的高大形象,他们用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铸造了伟大的师魂,他们用鲜血乃至生命树起了永远的丰碑,如果把这些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罗列出来,相信一定能感动千千万万人潸然泪下,我也曾试着想用他们的先进事迹撰写一篇歌功颂德的文章表露自已的心迹,却总觉得话题有点凝重,总觉得离我有点遥远,缺乏亲临生死现场那一份荡气回肠的真实感受,我只是一位平凡的普通教师,所以我选择了“平凡中的感动”对师德作出自已另类的诠释。

一、 让生命在默默奉献中延伸 。

“奉献”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加上“默默”就上升到一种境界,再加上“无私”就成了感动, 人生如歌,该平平淡淡、从从容容去填词。如何让生命放歌?如何让青春无悔?如何面对人生的平淡?又如何在平凡中去实现自我的价值?让生命在默默奉献中延伸。大多数教师的一生也许没有什么惊人的壮举,也许没有杰出的成就,但正是这些平凡的教师,把无私的奉献从小学、初中、高中、高等学府一路默默传递着,在一代代顽皮稚童到青涩少年再到风华青年最后成为栋梁之材的生命历程中,老师注入了无穷的心血,默默呵护着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材茁壮成长着。

回顾自已的学生生涯不就是这么一路走过来的吗,我清楚地记得第一天背起书包踏进校园,一位老教师笑呵呵地对着班上的同学们说,我是赵老师,你们认识我吗,我在这里已经教了很多年书了,你们的哥哥姐姐,爸爸妈妈也在这里上过学,现在同样欢迎你们成为我们学校的学生,今后你们将在这里学习知识,学习道理,将从这里开始真正地跨出人生的第一步。最后,白发苍茫的老教师好象是语重心长,又似自言自语地说了二句我们当时都没明白的话:“国之将兴,匹夫有责”,“桃李满园,夫复何求”。一位默默无闻的老教师想毕也说不出什么豪言壮语来,这一番普普通通的话语,表达了一种朴素的思德情怀,同样的感人肺腑,同样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健康成长。现在自已也成了一位教师,对默默奉献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只有这样他才会在付出青春韶华,付出苦汗热血的同时,收获桃李芬芳,收获自我实现。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有良好的师德风范,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献给学生,真正做到“教师如烛,师德如光”。

二、 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每一个有着良好道德规范的老师,都具有不可抗拒的人格魅力,这种人格魅力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们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甚至会影响他一生的目标和努力方向。

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走在教室里,弯腰捡起地上的纸屑;在餐厅里和学生一起排队买饭;在放学路上遵守交通规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作为教师要懂得用眼光去欣赏身边的每一个学生,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教师对待学生应该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这让我想起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一个小学教师身上发生的一个故事,在一个学校里,有二个小朋友偷偷地进入球场边上的绿化区玩捉迷藏的游戏,让其它小朋友“检举揭发”到老师这里来了,二个小家伙怯生生地站在老师面前,准备承载老师的“雷霆一击”,老师看着二个小顽皮满头大汗,一身灰尘的狼狈样子,再看到二个小家伙手上各抓着一把新鲜的花草,当时就火冒三丈,二个小顽皮知道大事不妙,用一种恐慌、无助的眼光看着老师高高扬起的手掌,这种眼神突然让老师想起小时候犯了错误“任人宰割”的无奈,于是快速下击的手掌急剧地减速,然后轻轻地落在二个小家伙的头上,把他们揽在怀里,接过他们手里的花草,指着青青的草汁,和颜悦色地说,小草被你们折断了,痛苦得流泪了,二个犯错误的小同学羞惭的低下了头,其中一个小家伙还流下了悔悟的泪珠,多么天真,多么可爱的小孩子。我看到这里时,却有了说不出的感动,双眼也不自觉地湿润了。如果当时对孩子采取是“雷霆一击”,会不会对幼小的心灵留下一个终身难忘的恐惧阴影呢,但是现在,只少二个犯错误的孩子在和风细雨当中同样受到了教育,也许同样会留给他们一个终身难忘的温馨回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每一个小故事看起来都是那么平凡,却同样能打动每一个人的心,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平凡中的感动,平凡中的闪光,这就是我对师德的解读。总之,教师应当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我,塑造完美的人格形象,在 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中,流淌“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赤子深情,用 爱心、耐心、细心、信心和恒心铸造永远的师德。

征文编号——22

从“以理服人”到“以德服人”

生物组 孔德星

不战而屈人之兵”语出《孙子兵法·谋攻篇》:“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意思是说,善于用兵的人,降伏敌人的军队,却不用硬打。“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一套完整的系统的战略理论,更是指对敌人心理上的威慑。

尽管教师和学生不能用敌我双方来形容,但是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过程总要采用一定的策略和方法。这里分为四种情况:第一,以个人威严震慑学生。一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带有个人的威严,学生不服气,也没有认识到错误的原因,但是因害怕而承认错误,而非心悦诚服。第二,以法治人。这种教师会制定一些管理制度,根据制度管理学生。一旦学生出现错误,违反了规定,必然会受到惩罚。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学生会变得老老实实,但是必然还是存在一些无视法规,屡教不改的学生,更严重的是学生不懂的变通。第三,以理服人。这种教师对学生会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明白事理。但是学生还有可能再烦同样地错误。第四,以德服人。这种教师以个人的品德和魅力影响着学生,被学生视为偶像或榜样。学生的心里话愿意给他说,出现了问题愿意接受他的教育并且会主动的改正自己的错误。

“以德服人,以德立身”,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绝大多数教师往往是以理服人。我们可能无法达到最高的境界,但是我们不能失去追求进步的心。我们可以将“以理服人”和“以德服人”相结合,不断向“以德服人”靠拢。我相信学生也会欢迎这样的教师。

一、学高为师立足

“师者,所以传到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学无术、误人子弟,那无法胜任社会赋予教师的最基本的职责,也就更不用再讲对学生的教育,让学生信服了。用教师的行话说叫做“守住自己最后的阵地”。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正确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以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适应知识飞速发展的时代现状;以适应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以及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

二、身正为范塑形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和学生亦师亦友的关系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因为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所以教师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规范,甚至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起示范作用,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家庭和社会将学生交给学校、交给教师,学校、教师就有责任去珍惜别人的生命,以实际行动引导我们的下一代。所以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一位缺少责任心和正义感的教师难以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

三、以人为本立心

现代教育应当是“爱心“教育、情感教育,陶行知先生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也是要告诉我们教师应该富有“爱心”。一位有“爱心”的教师会尊重每一个学生,学生也就会尊重教师。教师应努力营造一种热情洋溢的教育环境,以和蔼的教态、关怀的语言,亲和的目光组织教育活动,以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竭力寻找他们的优点,出自真心地去赞扬、去鼓励学生,由只提要求到多给关怀,由一味指责到让学生品尝成功,竭尽全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开展谈心活动,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在学生面前勇于承认自己教学上的不足和工作中的错误,用爱去赢得一切学生的信赖。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把老师当成可以信赖的人,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师生之间只有架起一座信任、友好的桥梁,教师的教育才能发挥育人的作用。

教师是立校、强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师德建设,不是寥寥几次会议上的讨论,而是对我们今后实际行动发出的倡议。师德需要监督,更需要的是慎笃,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洗刷一下自己的心灵,振作自己的精神,改掉不足,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征文编号——23

加强师德修养,增加生命的厚度

山东师大附中政治组 赵炳勇

一个人生命的长度是无法预测的,也是不可能无限延长的,但我们可以改变的是我们生命的厚度和高度。2011年10月10日,年仅六十三岁的父亲永远的离开了家人,我从他的一生中悟出并深刻懂得了这一道理。

我的父亲是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生前在风景秀丽的五峰山下的一个普通中学任语文教师。父亲过世时,没有隆重的葬礼,没有奢华的仪式,一切从简,一切低调,只有亲人的泣不成声、好友的泪流满面,学生的悲痛不已。父亲的音容笑貌仍在我们的心目中,他的声音时常回荡在耳边,他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做儿女的。

父亲曾经是一位民办教师,属于既种地又教课的老师,后来通过考试因成绩优秀转为公办教师。父亲种地是村里最好的能手之一,他常说:“庄稼一枝花,既靠粪当家,也靠勤当家,人勤地不懒,种庄稼和当教师教学育人是一样的,教不严,师之惰,师勤生不懒”。就这样父亲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了近四十年,虽然没有成为名师,但所获奖励也不少。奔丧回到离别二十多年的老家,依然清晰地看到房子墙壁上贴着两张奖状,一张是父亲的,还有一张也是父亲的,睹物思人,潸然泪下。

作为语文教师的父亲,一直提倡文以载道,时刻不忘“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我记得他给我们上作文课,有一次他布置的题目是《在九月九日这一天》,要求是写记叙文,强调立意要好。我自己思考,九月九日,如果是按农历就应该是重阳节,应该写如何尊敬老人的事情,如果按照阳历,其第二天就是九月十日教师节,应该写如何为尊敬老师做准备。我就按照第二种思路写了,结果受到了父亲的表扬,在课堂上宣读我的作文,还在黑板报上展览,我幸福了好一阵子。

父亲的责任心非常强,学生在其心中是第一位的。在父亲住院期间,由于白天要上课,我常常不能守候在病床前,只有晚上才能到医院看望,父亲非常理解,对我说:“这里有医生、护士、还有你母亲、妹妹照顾,你忙你的去吧,不能耽误学生的课”。父亲过世后,母亲说我,“你和你的父亲一样,都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想当年你奶奶去世之前,你父亲也是匆匆忙忙上完课回来,与你奶奶见了最后一面,你和你的父亲太相似了”。在父亲去世的当晚,我确实还想回家带上电脑第二天去省实验中学上一堂公开课,没有想到父亲走得这么快。

“爱教育,忠心耿耿;爱学校,全心全意;爱同事,真诚相待;爱学生,真心真情。”这是对父亲的真实写照,虽然父亲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学语文教师,但他的奉献精神、责任意识、勇敢顽强的精神不断感召着我移步前行。他无法把握的生命长度,但执着地丈量着令人敬仰的生命价值;他虽然不是名师,但无悔无怨地积淀着自己生命的厚度。

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师的我,回顾自己的从教历程,自己深刻懂得“打铁必须自身硬,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大学毕业以来,非常幸运地来到山师附中,又非常幸运地加入到政治组这个集体,这是一个光荣的集体,名师荟萃。我常常想,名师成功的密码是什么?后来从他们的言行中我解开了谜底。特级教师王南勋老师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不要把教师作为职业,要作为事业”。特级教师张伟说:“坚持德育为先,在生活中备课,在备课中生活,生活即备课”。在以他们为代表的优秀教师的无私奉献和帮助下,我不断地学习和实践,自己也有了一些成绩和进步。

工作十八年来,依稀记得一届一届学生考上大学告别母校的身影,月季花开得那么灿烂,学校的梧桐更加茂盛,直冲云霄。任头上的黑发越来越稀少,任白发悄悄地爬上两鬓,真是岁月催人老,刹那芳华。春天的故事我们的学生唱过千万遍,现在轮到新一届的学生来唱,日月轮回依旧,花开花谢依然,多少师生故事继续着,“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生不同”。但面对新时代新情况,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停留下自己的脚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现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才学知识的现代化、教育能力的现代化、心理素质的现代化。我们用无悔的青春证明着我们的誓言,塑造未来。

生命的长度即人的年龄,无法预测,也难以把握。生命的厚度就是一个人的高尚的品格,生命的高度就是要超越自我。古希腊一位哲学家把高尚的品格比作人生的“第二个太阳”,品格的力量是无穷的。增加生命的厚度,就要加强师德修养,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遵从学校的具体规定,坚持德育为先,外塑形象,内强素质,找差距,弥不足,对照自己的言行,一条一条地落实。

提升生命的高度,超越自我,就要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教育信念,教育理想。在2011年山东省高中校长专题培训中,参训校长们写下了自己的教育理想,给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我校王玉璋校长的教育理想,他写道:“为学生现在和未来的幸福生活勤奋工作,让学校的价值在学生的幸福生活中得以体现。”我们教师的教育理想是什么?一个政治教师的教育理想又是什么?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德为先的人,这样的人才能幸福的生活。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不去想能否成功,既然选择了教师,便只顾风雨兼程。加强师德修养,增加生命厚度,提升生命高度,创造精彩人生,期待着在教育教学的天地里奏出华美的新乐章。

征文编号——24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山东师大附中政治组 徐海霞2011.11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秘,让所有的难题成了乐趣。小时候我以为你很有力,总喜欢把我们高高举起。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泪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

——题记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是一首我非常喜欢的歌,旋律优美,歌词简单,意味深远。最初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还是一个懵懵懂懂、不知路在何方的中学生;今天,这首歌再次在耳边响起的时候,我已经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每天面对的是一群充满活力而又个性鲜明的中学生。此时此刻,我似乎才真正懂得了歌词所表达的深意,回首一路走来,那些曾经陪伴我成长的老师,心中涌动的是无限的怀念和感激,无比的温暖和感动。老师,您知道吗?长大后,我真的成了你!

忘不了,慈祥和蔼的罗老师——我的启蒙老师,在那间低矮的土坯房、用那块简易的小黑板,您教会我横、竖、撇、捺,您教会我1、2、3、4……是您让我领会到汉字的魅力,数字的神奇,是您引领我在求学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定的第一步……

忘不了,教益精湛的刘老师——我的初中班主任,在那个有着菜园和果园的美丽校园,在那个爱做梦又有些叛逆的青春期,您严谨的治学态度、严格的管理作风令我折服,您以女性特有的耐心和细腻引领我在成长的路上一路向前……

忘不了,风趣幽默的刘老师——我的高中班主任,在那段离家寄宿的日子,在那个为紧张的高考和未知的前途而拼搏的岁月,是您带领我们亲近自然,在黄河岸边放松心情、放飞梦想,是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一声叮嘱、一句宽慰、一个鼓励,凝聚成前行的力量指引我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忘不了,精益求精的修老师——我的大学辅导员,在那个“弘德明志,博学笃行”、文化底蕴深厚的师范院校,在那个春华秋实、渴望心灵自由,为梦想尽情放歌的年纪,是您对完美的追求、对原则的坚守,让我们“百炼成钢”、蜕变成长,多年以后的今天我们更加深切地懂得,曾经的压力和抱怨换来的是让我们受益终生的东西……

忘不了,德艺双馨的他们——我工作中的良师益友,张老师、宋老师、刘老师、赵老师、王老师……崇高的事业理想,高超的教学智慧,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是你们,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三尺讲台,播种的是希望,收获的是满园桃李……

在这一路成长中,我一直在思考和追问究竟什么是“师德”,终于,在你们身上我找到了答案,让我对师德的认识从曾经的模糊变得清晰,从曾经的抽象变得具体——

师德是关心和呵护,是对学生健康成长的深深牵挂;

师德是鼓励和引领,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默默陪伴;

师德是理解和信任,是激励学生勇往直前的强大动力;

师德是宽容和接纳,是滋养学生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

师德是欣赏和期待,是将学生的潜力转化为现实的神奇;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也会像您一样承担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我也会像你爱护我一样去爱护我的学生,我也会让我的学生在我的身上找到“师德”的答案,我会让您的精神和品德继续传递和延续!

征文编号——25

把学生放在心上

历史组 孟伟

关于师德问题,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感受最深的是两个词:师爱与用心。

曾经在有一年的暑期研修中,看到一位老师引用苏东坡的诗:“钩帘归乳燕,穴牖出痴蝇。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 当时即有种怦然心动的感觉,此后脑畔更时时浮现这首诗。

钩着窗帘,不敢放下,是为了让乳燕能飞回筑在房内的巢穴;看到为获自由而没命的冲撞着窗纸的愚痴的苍蝇,赶紧打开窗户让它出去;因为担心家里的老鼠没有东西吃,就时常为它们留一些饭菜;夜里不点灯,是因为爱惜飞蛾的生命!

这是怎样的一种大爱?这又是怎样的一份慈悲?作为教师的我们,不正需要这样的情怀吗?我们的身边,有大批品学兼优的孩子,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我们为之骄傲自豪;我们的周围,也不乏懵懂偏激的少年,谆谆教导无怨无悔,我们为之叹惋焦急。但不论怎样,对于任何一个,我们都会倾尽全力,只因心中的那份师爱!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的时候,让我们真心地为他喝彩;当学生犯下无心之失的时候,让我们多一份宽容和理解,只因我们也曾经是学生,也曾渴望老师的笑容与温暖!不管是通情达理的家长,还是急躁抵触的父母,请多一点包容与担待,因为我们面对的六十分之一,是他们全部的希望与寄托。把学生放在心上,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这是教育者的一份大爱!

师爱,是我们教师心中永恒的主题。但是要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仅仅有对学生的爱还是不够的,还要用心去做。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木匠准备退休了,他告诉老板自己要离开建筑业和家人一起过休闲的生活。建筑商觉得失去一位好员工很可惜,所以请老木匠为他再盖最后一间具有个人风格的房子。老木匠答应了,但此时他的心早已不在工作上了。当老木匠结束工作后,老板来看这间房子。他交给老木匠这间房子的钥匙,并对其说:“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老木匠愣住了。

如果当初知道房子是为自己盖的,老木匠一定用心尽力,他一定会用最好的建材、最精湛的技术把它盖好。然而,老木匠的心早已飞到了房子以外,最后只能住进自己盖的破房子里。

这是不是就和我们教师一样?我们每天都在教育学生,但是不是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心呢?当我们备课时,除了备教材、备教法,有没有想到备学情、备学法?当我们上课时,除了教重点、教难点,有没有关注教方法、教情感?当我们布置作业时,有没有事先经过筛选、考量?当我们批改作业时,有没有想到那深夜依然明亮的灯光和一双双渴盼肯定的眼睛?如果是自己的孩子,我们是否更会对学生的喜悦与彷徨、兴趣与苦恼感同身受啊。

每位教师都像那个老木匠,今天所做的一切,就是在建造明天要住的房子。对学生用心,对教育教学用心,就是对自己的事业用心。陶行知先生说得好:“人生为一件大事来。”教书育人,就是教师的人生大事。

把学生放在心上,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这便是我理解的师德。虽然还有差距,我在为此努力。

征文编号——26

透视古代师德观

地理组 刘长增

摘 要:发端于2003年的新课程改革不仅对教与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也对教师的师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今教师群体的师德表现却并不能令人满意;本文试图通过对古代师德观的总结、分析,来作为当今师德教育的一种反思和借鉴!

关键词:师德;古代;周易;孔子;师德观

孔子“韦编三绝”的典故就非常形象地揭示了我国古代先哲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怀有一种非常虔诚和慎重的态度的。从孔子、孟子等先哲的著作中我们更能体会到他们对于传统知识的传授者——教师(尽管当时没有这样的称呼)——的高度认同和赞扬。下面,笔者仅撷取两例作为代表加以初步说明。

1《周易》中对“德”的阐释

《易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和象征,包含着中国文化的内涵与智慧;其字里行间渗透了中国文化诸如语言、文字、医学、建筑、艺术、思维方式、核心价值、审美观念等诸多方面的理解和阐释。同样它也蕴含着极为丰富而深刻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尤其在师德论述方面更有其独到的价值与借鉴意义。

《易·坤·象传》: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1]

坤卦为《易》中第二卦,属全阴卦。若以此界定教师的做人标准的话,我们可以对坤卦的大象辞中此语作如下理解:①教育者要有宽厚、和顺的道德;②教育者要能容纳万物。

上面大象辞中对“君子”内涵的界定充分体现“德”的地位和作用:天生万物,地育万物;由于坤德至柔至顺至厚,包容万物而兼收并蓄,可以承载万物且孕育而生成万物;天地间有德行的事象没有比大地更厚道的了,所以君子应效仿大地之德以厚德待人接物;这是“君子”的做人境界,也更是“君子”做事的境界;其对于教师而言,更是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一种境界!

对此,历代先哲也早有认同。想当年,梁启超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清华大学的校训,实为用心良苦,梁氏期盼中国最高学府的师生能够依次为成就“君子”风范的标准来要求自我,最终清华大学成为了我国为数不多的能够在世界名校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名校,由此可见此言非虚也!

《易经》中能够体现对君子“德”行的界定和阐释的内容还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易·蒙·象传》: “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②《易·蛊·象传》:“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德。”③《易·大畜·象传》:“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④《易·坎·象传》:“水涛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⑤《易·央·象传》:“泽上于天,夹.君子施禄及下,居德则忌。”⑥《易·升·象传》:“地中升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1]

在《易经》中尚有许多关于德的阐述,比如“君子以懿文德”,“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先王以作乐崇德”,“君子以自昭明德”,“君子以反身修德”,“君子以居贤德,善俗”,“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天德不可为首也”、刚健笃实光辉,日新其德”等等,都是关于道德修养方面的论述。都可以作为师德内涵的理解和阐释,此处限于篇幅不一一而论。[2]

2孔子的师德观

孔子被誉为世界上最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他在我国古代文明史、教育史,乃至世界文明史、教育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中国封建社会奉孔子为“万世师表”,这当然是溢美之辞。不过,孔子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堪称一位出色的教师。在4O多年的教师生涯中,他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深邃思考,总结出许多有关教师修养的精辟见解,对于我们今天的师德修养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2.1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首先,我们不妨从《孔子集语》中的一段文字来体会孔子心中对德的理解和追求。

《大戴礼记·劝学》子贡曰:"君子见大川必观,何也?"孔子曰:"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与之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所不及者死,似仁;其流行痺下,倨句皆循其理,似义;其赴百仞之谿不疑,似勇;浅者流行深渊不测,似智;弱约危通,似察;受恶不让,似真;苞里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必出,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厉;折必以东西,似意。是以见大川必观焉。"[3](译文:子贡问道:“君子遇见大河必去观赏,这是为什么呢?”孔子说:“水,君子把它和德相比,遍流各地都是无私的,水如美德;所及之处一片生机,不到之处一片死寂,水似仁爱;它流向低处,或直或曲都顺着地面倾斜度,它如义气;从百仞高峰奔赴溪流,根本没有犹疑,它似勇猛;浅水浅处流,深水不可测,它似智慧;虽然柔弱却能通过艰难险阻,它似明察;遭受邪恶压迫绝不退让,它似坚贞;冲入不洁净的角落,冲出一片清洁的所在,它似公良;化浊为清然后流走,前后容量肯定相等,它似端正;丰满却不追求超量,它如同严谨;即使转弯也肯定向东流,它如同愿望。因此君子遇见大河必定去观赏!”)[4]

上面孔子以水的各种秉性来寓意君子的高尚品德;作为为人师表,以身示范的教师而言,又何尝不应具有这些优良品德呢?

笔者认为,若以水之善徳来界定师德的话,主要体现为以下十个方面:①为师者应无私从教;②对待学生应仁爱为先;③对待知识应谦虚谨慎;④处理教学事务应明察秋毫,充满智慧;⑤为师者应宽容豁达,心胸开阔;⑥为师者应敢为人先,勇担责任;⑦⑧为师者应公正严明,主持正义;⑨为师者处事应张弛有度,因材施教;⑩为师者应有坚定的教育理想,不见异思迁。

2.2孔子的师德思想阐微

⑴力倡教育公平。

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框架,从根本上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并且孔子能够以身示范,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都能够平等对待,真正体现了其教育公平的教育理念。[5]

纵观孔子所提倡的教育公平的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突破阶级鸿沟,开门收徒,不问出身。这一思想我们可以从下面的一段话中看出其中端倪;“南郭惠子问於子贡曰:‘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子贡曰:‘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檃栝之侧多枉木,是以杂也。’”[6](译文:南郭惠子问子贡说:“孔夫子的门下,怎么那样混杂呢?”子贡说:“君子端正自己的身心来等待求学的人,想来的不拒绝,想走的不阻止。况且良医的门前多病人,整形器的旁边多弯木,所以夫子的门下鱼龙混杂啊。”)[7]②善心从教,方能一视同仁。孔子对待学生如同自己儿子一样,并没有什么差异。《论语·季氏》中有这样精彩的描述:陈亢曾询问孔子的儿子鲤日:“予亦有异闻乎?”对日:“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日:‘学诗乎?’对日:‘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日:‘学礼乎?’对日:‘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日:“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8]

⑵一生为学,学高为师。

孔子以博学著称,其众多弟子称赞其博学多识。孔子不但重视自身的学识修养,通过勤奋好学而拥有渊博的知识,而且在教授学生时,也是孜孜不倦,与教育实践相结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树立了诲人不倦的教师精神。

⑶躬身示范,仰之弥高。

孔子一生,始

终以自身的言行为学生塑造着教师的角色形象,充分起到了典范的作用。孔子认为,作为教师,只是讲得正确,而不注重身教,那就只是空洞的说教,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8]

⑷师生如亲,教学相长。

孔子对待学生是严爱有加,与学生相处能够处处做到平易近人,并且鼓励学生能够“当仁不让于师”。

参考文献

[1]郭彧译注.周易[M].北京:中华书局,2006(重印).2006.

[2]董庆保.从《易经》中“德”看师德[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6,2(21):91-93.

[3][清]孙星衍等辑.孔子集语校补[M].济南:齐鲁书社,1998.

[4]孟庆祥等译注.孔子集语译注[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5]王建军著.中国教育史新编[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北京大学《荀子》注释组.荀子新注[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79.

[7]蒋南华,罗书勤,杨寒清译注.荀子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

[8]张燕婴译注.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7.

征文编号——27

春风化雨 滋润心田

——班主任的谈话艺术浅谈

地理组 胡兆强

自从来到附中这片沃土,我实现了自小向往的神圣职业——教师。转眼间,我已经走过了六年的教学时间,也担任了六年的班主任工作,深刻认识到: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老师,在把教学工作做好的同时,也应为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做人的基础,真正体现教师的职业道德。

本文仅就班主任工作的众多收获中的一个片段——即班主任的谈话艺术进行阐述

班主任与学生谈话是传统的德育方法,也是每个班主任必须练就的一项基本功。南宋词人说:“语贵含蓄”。苏东坡也曾说:“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玉言也。”谈话是一种双向活动,无论是交谈还是座谈,都是一种思想、观念、情感的交流,它不仅需要真诚和信赖,而且需要技巧和机智。只要运用得当,就能增进师生之间的互相理解、支持和配合,建立友谊,产生凝聚力、向心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和班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担任班主任工作这段时间里,自己通过与老班主任的接触和学习以及自己的探索,深刻的了解到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而且工作方法多种多样,而每种不同的方法也都有其过人之处。如何做到让学生钦佩、信任班主任,这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石,同时它也是班主任工作的关键所在。一个合格的班主任老师,既应该是学生的“良师”,更应该是学生的“益友”,只有如此,班主任才能很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高中是学生们学习生涯中很特殊的阶段,是中学生学习、生活的终点,也是学生跨入新生活的起点,这个阶段,学习新知与巩固旧知要齐头并进,多年来所学的课程都要进行重新梳理,大量的习题铺天盖地而来,令人不知所措,学生们普遍觉得时间不够用,自信心不足。学生是否能够很快的适应进并且迅速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作为班级管理者和策划者的班主任,要做的工作既多又杂,而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不断的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调整好状态,提高学习效率,要做到这一点,谈话就成为必不可少的方式.

其实,从某种程度说,班主任对学生个别谈话的水平高低、成败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班级的学科水平和品德水平,乃至学生未来的道德价值取向。下面,仅就自身的探索,说一说对班主任谈话艺术的几点思考。

第一、与学生谈话首先要注意自己的体态,表情。

教师在与学生谈话时要举止得体,彬彬有礼,落落大方,姿势正确,动作协调,质朴开朗;要与学生面对面而坐,认真倾听学生的谈话,始终表现出对学生谈话很感兴趣。这样一来,会使学生觉得老师不仅平易近人,更尊重他们,谈话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出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班主任和学生谈话时态度要和蔼,语气要亲切,只有这样,学生才易于接受,才敢讲真话,才会向你敞开心扉。如果不苟言笑,语气强硬,命令和训斥较多,只有自己说了算,绝对没有商量的余地,这不利于与学生的沟通。和蔼可亲的老师,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师缺少了笑,就好比花园失去了阳光和雨露。由此可见,和学生谈话是一门艺术,谈话中教师的笑容是这门艺术中不可缺少的添加剂。对于那些经常犯错误的学生,要及时纠正,千万不能板起面孔,当众讽刺,挖苦,更不能揭他们的底儿。在谈话的过程中,始终让他们感到老师是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渴望能在充满爱和信任的环境中成长,而爱和信任是在和学生自然,平等,和谐的相处过程中慢慢建立起来的。

第二、与学生谈话时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班主任老师如果不将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而是居高临下以训斥的口气与学生谈话,则难以取得理想的谈话效果.

我们知道,事物的内容决定着事物的外在形式,但内容必须通过外在形式加以反映和深化。美国心理学家萨默的实验表明,两个人能进行轻松谈话的最佳距离不超过5.5英尺。这个距离用在教师和学生的谈话中,也很有实际意义,不少教师在与学生谈话时,不注意双方所处的距离。如教师坐在讲台上,学生站在讲台下,好似学生在受审,这种“盛气凌人”的做法,会增大学生获取教师爱生之情信息的难度,客观上拉大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双方难以长谈、深谈,甚至会造成学生的自卑感和抵触情绪。因此,师生谈话时应坐得近一点,促膝交谈,平起平坐,这样自觉不自觉地缩短了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近,从而“亲其师,信其道”。

第三,教师在与学生交谈时要尊重学生,还要变换角色,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作为班主任在进行个别谈话时一定要允许而且要鼓励学生说话,不要一味地责怪学生,要设身处地的为学生想一想,把自己放在对方的位置上,去考虑问题,客观地想想对方的处境,分析产生错误的思想根源。只有"将心比心"地分析问题,学生才会接受.班主任,如能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设身处地多为学生想想,尊重他们,相信他们,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利用各种条件及时加温,学生心中的上进之火,定能熊熊燃烧起来。当教师想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家庭情况时,不妨试着变换一下角色,做一个大孩子,从学生的某一优点谈起,或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和他们散散布,拉拉家常,开开玩笑等,当学生觉得你是那么随和可亲,跟自己很合得来时,就会滔滔不绝地向你述说,让你了解他们的一切,此时,你跟学生的感情也就更加亲近了。

第四、谈话多以夸奖鼓励为主,要扮演好"鼓动师"的角色。

老师应真正有爱心,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不要吝啬表扬,善用巧用表扬,这往往比批评更具威。其实,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做教师的要善于发现并及时鼓励。《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曾这样写道: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会头脑平静地生活。可见,夸奖和鼓励是对学生的信赖,它能帮助学生克服缺点,注入信心和力量,帮助学生扬长避短,不断地进步和完善。

第五,教师与学生谈话时,应引导学生感受美的生活,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高中生常常会碰到一些生活和学习上的烦心事,当学生愿意跟你探讨这些问题时,班主任千万不要教他们避开烦恼,消极处世,而要引导学生正视现实,分析事物,正确处理。面对升学考试,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给自己合理定位,既不好高骛远,目中无人,也不悲观失望,要把着眼点放在挖掘自己的潜能上,放在挖掘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上。高考固然重要,但它既不是命运的大决战,亦非人生的终极点,即便高考失败,也不是末日来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明天太阳照样会升起。

总之,班主任与学生的个别谈话,既可以说是语言艺术,又涉及到体态、心情、表情等因素,但归根到底是关系到班主任的育人观,如果总是抱着一种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为学生服务的信念,那么一个班主任一定会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谈话,每一次谈话一定都会谈得非常成功,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就能将班级培养成积极向上、奋发学习、遵守纪律、热爱劳动、艰苦奋斗、团结友爱的坚强集体,就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极大地推进班风、学风建设。正是藉助于班主任耐心细致的工作,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学生的思想品德建设,良好校风的形成才能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得以推进。新的时代新的形势新的挑战给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目标。因此,班主任必须运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科学的育人观,不断探索艺术化的育人策略,才能真正发挥作为教育管理主体的作用,才能真正无愧于“灵魂工程师”的美誉,使得教师的职业道德含义更加广泛和深刻。

征文编号——28

理想、信念、修养、大爱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师德建设学习心得

地理组 仲伟强

自序:自我校开展师德大讨论以来,作为年轻教师本着谦虚学习、完善自我、追寻教育真谛的目的,学习了学校下发的文件和研读了肖川先生的《教育的使命和责任》一书,并随学随作心得笔记,一共整理了两万余字的学习笔记。从中感悟了《教育法》的要求,感悟了《职业道德规范》的引领,感悟了《教育规划纲要》的期望,感悟了《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意义,也感受了肖川先生对教育发展的经典总结和殷切期盼。一个多月以来,本人最深的感受是在新时期下教育者要想提升自身的师德修养,一定要追寻教育者的理想;坚定、更新教育的信念;提升教育者的修养;普洒教育者的大爱。因此,谨以理想、信念、修养、大爱来阐述笔者认识的师德的含义,以及为教育者追求心目中的师德提供一点启示。

关于师德的个人领悟

“师德”,一般认为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在上述概念中不难看出“师德”通常含义。但笔者认为师德既要有教师的理想,也要坚定、更新教育的理念,提升教育者的修养,普洒教育者的大爱。为什么这么讲?笔者研读了《教育法》、《职业道德规范》、《教育规划纲要》、《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教育的责任与使命》等材料中无不为教育者指出了要求和期望,其中阐述了我们要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突出两个关键词忠诚、事业,这是我们的理想),其中阐述了我们要认识到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国家、社会、家庭、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理念),其中阐述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标准(学、行两方面就是我们要提升的修养),其中具体阐述了学生的发展不仅仅是“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技能”四个维度来关注学生的发展,还要关注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关注对学生的公民教育,关注对学生的健康教育(这些需要我们普洒教育者的大爱,要多角度、多形式、多方法关爱我们的学生)。

教育者应该在遵纪守法的基础上,在关爱社会与个人的基础上,在追寻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在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和生命质量的基础上,教育者心中会洋溢着幸福美好的情愫,他(她)的脸上才会有灿烂的阳光并自然照亮和温暖学生的心房;当教育者情绪饱满和内心充实,他(她)会自然地流露出对细节的关注和乐于真诚的分享。这些或许我们追求师德的最高境界吧。

一、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追寻理想

早在1896年,梁启超先生就指出:“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条理万端,皆本于校。”(梁启超:《学而总论》)这不仅仅说明了学校教育的重要地位,也说明了教育者的重要责任和使命,更说明了教育所肩负社会发展国家兴旺的责任。

教育是光辉的事业,我们所肩负的不仅仅是教书、育人的基本责任,更要认识到自身担负的社会发展和国家兴旺的责任。所以,我们要忠诚于人民的教育,我们要追寻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我们从事的不仅仅是教育行业,我们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忠诚于人民的事业心。

伟大教育家孔子有言:“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如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孔子:《论语—阳货篇》),我们要认识到不仅仅是学生需要教育,人类社会亦需要教育,以维系它的健康发展。所以我们要从基础开始,追寻我们的教育理想。

二、学生为主体,健康成长——坚持、更新我们的教育理念

坚持我们的教育理念即坚持育人为本和服务社会的教育理念。我们的教育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

国家《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这要求我们更新观念,即平等对待学生,有差异对待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培养学生。

在这里,我想谈谈关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仅是学习知识、学习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它还包括学生的生命尊严认知、公民教育认知、社会文化认知。就生命认知来讲我们要多多关注和实践生命教育课程的开发;就公民教育认知来讲我们要让学生对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不仅仅有认同意识,还要有自觉追求意识;就社会文化认知来讲,我们要引导学生懂得尊重自己——有品味,懂得尊重他人——有道德,懂得尊重自然——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龙应台:《文化是什么》)。

三、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提升我们的素养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我们要反思我们需要做什么?作为教育者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我们要提升业务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不断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各项能力,学会生存,学会适应社会。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此,希望大家关注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希望教师加强实践课程的开发与开设,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升,为学生生存能力提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一定基础。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求我们提升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所以作为年轻教师珍惜每一次的校本学习,要真正的把精确的知识学会,要真正的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变为我们的教育素养,要真正地加强理论学习,并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反思,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更准取得是取得成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求我们教育者不断地反思自我的言行举止,不断地反思我们的教育价值理念,从而我们带进课堂的是符合教育规律和价值的理念,让我们的学生感受活力,感受社会的进步,感受到老师的美好修养,从而具有美好的愿望去发展自我。

四、平等对待学生、鼓励个性发展、加强实生命教育、促进健康成长——普洒教育者的大爱

大教育家孔子很早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我们作为当代的教育者更应该跟随时代的步伐突出平等对待学生、鼓励个性发展、加强实生命教育、促进健康成长的教育理念。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都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国民素质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我们当前教育要研究的重大课题。记得教育学者陆有铨讲过,人才需要我们的养育,这也需要我们突出平等对待学生、鼓励个性发展、加强实生命教育、促进健康成长的教育理念。这就需要我们的大爱。大爱是什么,是我们的德育教育。

大爱需要立德树人,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大爱需要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大爱需要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大爱需要学生健康的成长。

小结

以上是笔者近期学习师德材料的几点体会。作为教育者,一定要追寻教育者的理想;坚定、更新教育的信念;提升教育者的修养;普洒教育者的大爱。谨希望笔者认识的师德的含义能为教育者提供一点启示。

征文编号——29

因为爱 所以爱

信息技术组 杨梅

工作之后我最大的变化就是学会了珍惜每次学习的机会,因为我突然觉得该学的东西太多了,母校只给了我养成了一个爱学习的习惯,这就已经能让我受益终生。每次培训和学习,不要看你周围的人怎么对待,很多人说无所谓的时候,你不能无所谓。因为你和别人不一样,你要的是学习的机会并尽最大努力的获取学习成果而不是应付学习,这就是现在的我。因为我能体会到一个会反思的人一定是成长最快的,一个会反思的老师也一定是收获最多的,这个学期学校举办的“山东师大附中师德建设大讨论活动”让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什么是当前教师最需要的,那就是从思想上牢固树立“爱教、爱生、爱校”,从行动上“爱学习、勤思考、会研究、能创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汲取养分成长成为学生喜爱的老师,成长成为有理想有作为的教育研究者而不仅仅是个教书匠。《学会生存》这本书中有一句话:教师的职业现在越来越少的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的激励思考。

通过这两个多月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有的是一些心灵的震撼和灵魂的洗礼,有的甚至是语言无法描述的感觉,但是今天依然想说一说自己的心得体会,及时反思这个时期的学习,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因为这份学习的经历是最值得终生纪念的,因为我的确在学习中受益匪浅。随着学习的深入我越来越觉得生活的充实和时间的珍贵,每天充分借助校园网和内网办公系统,在教学之余,随时关注最新研讨学习资料,也不断的在网络上搜索有价值的资料和老师们一起分享,在校园网内网和全校师生共享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经典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是我最喜欢已经读过N遍的一本书,而且的确是每一遍都有新的收获。孙云晓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还有周弘《给父母的50条建议》以及魏书生的一些教学和管理经验著作也一并放在共享文件和大家分享这些我受益匪浅的书籍,通过老师们的下载情况我体会到了分享了快乐。

在整个师德建设大讨论的初步学习研讨阶段,我认真学习了中共山东师范大学委员会《关于开展师德建设大讨论活动的通知》,认真集中学习了《关于加强师德建设规范普通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若干意见》,特别就“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和“如何让信息技术的课堂成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沃土”两个专题和组里的老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通过前期的自学和分散学习,我有很多想法和大家交流,特别是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更是让都深有感触。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优效课堂的前提,而师生关系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相互尊重,互敬互爱。我整个八零后要善于针对九零后孩子的心理特点,把他们关注的焦点热点融入课堂教学,让他们体验到技术改变生活的魅力。当我精心准备每一堂课,让孩子们体会到了我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和一视同仁的处事原则,他们会好好学习的,每节课我都会要传递技术课堂所带给他们技术之外的东西。对待课堂突发的状况,我学会了用长者的宽容心态处理问题,也学会了给孩子留个面子和台阶,也许一句半开玩笑的话语,就保留了孩子脆弱的自尊心。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老师的爱,其实不用过多的言语表白。教师要不断的自我充电,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多桶水,毕竟技术课堂带给学生的应该是日新月异的新技术,要展示给孩子们的是一个不断追求进步和不断学习的学习性的教师形象。这样的老师也是学生所敬佩和尊敬的。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他的优点和特长,只是缺少了善于发现他们的眼睛,我们的技术课堂更应该多关注那些后进生,他们的成长更需要老师的一个赞许的眼神和一句鼓励的话语。应该尊重孩子的学习速度,发现并理解孩子们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要把每一位学生都当成一块玉,一块可雕之玉,对他们一视同仁;并要坚信在爱的滋润下,我们的孩子终有一天都会成就自己,成为社会可用之材。关注优点,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殷切希望,体验成功的愉悦,获取前进的动力,奔向成功的彼岸。“是泥土,可以烧成砖瓦;是铁矿,可以百炼成钢;是金子,就让它闪闪发光”。不能用同一标准去衡量不同的学生。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会多一批优秀人才。只有正确的评价才能使学生走向成功。

对前期所听专题报告报告《关于学生创造性的养育》(陆有铨教授)我也觉得受益匪浅,我认真吸取了报告中的精华,也进一步意识到信息技术课堂对于学生创造性的养育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要明确信息技术课的目标: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不是仅仅教授软件的使用和单纯的电脑知识.课程改革走到今天,信息技术的地位日益重要,高中阶段侧重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要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能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能够熟练地和批判地评价信息;能够有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性操作技能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与其他的文化课有很大的差异,需要通过真正的课堂实践,通过不断的研读课标,钻研教材,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课堂教学活动,才能不断开拓学生思维;同时课堂侧重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利用所学过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知识的正迁移,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为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提供重要保障。

在以后的日子我会不断咀嚼消化好这些东西,成为自己身体的能量用于我的课堂。也坚持自己原来的好习惯,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用行动去证明自己“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素质教育不是喊的口号响就可以的,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我们的课堂,只有你用心去探索不断从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反思自己就能有所收获。师德建设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传递知识更传递爱”,每一个老师都要发自内心的爱学生。爱他们,像爱自己的家人一样,我们的课堂需要我们传递知识更需要我们传递我们对学生的爱,对学校的爱,对国家和社会的爱。这样我们的孩子走出去才会更有责任感才会更加关爱他们周围一切。

征文编号——30

浅谈行政教师师德建设

行政后勤工会小组 李苏翰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育工作的全部就是为人师表。”身为教育行政工作者,我们的工作,使教育工作更加完整,在树立教师形象,师德建设上,教育行政工作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新时期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新事物的不断涌现,给现行的师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行政教师,应自觉提高自身德育素质,加强自身师德修养,从爱岗敬业、终身学习、保持积极心态、乐于奉献、注重细节等方面不断完善和提高师德建设。

师德,顾名思义,也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是教师的灵魂。“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无德无以为师”、“万事德为先”等等都显示出师德无可比拟的重要性。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教师担负着传到授业解惑和培养健康品德的双重使命。所以,教书育人是教师的首要的职责。同时行政教师也当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搞好师德建设,更好地为辛勤工作的一线教师和莘莘学子服务。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我们经常怀着无限的赞美和敬畏心来看待的东西有二:一个是高悬在上空的星斗灿烂的天空;另一个是内心的道德规律。”此话说明了道德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以及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如何在日常的行政工作中把师德建设落到实处,具体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第一, 要有爱岗敬业精神。热爱行政工作是做好后勤教师的前提。如果你把它看做是一份工作,那么你顶多只是做到合格;如果把它看做是一项事业,那么你就能做到优秀。行政教师退居二线,要有默默奉献、忠于岗位的无私精神。与全体教师一起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唯有如此,才能成为一名好的行政教师,才能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第二, 细节决定成败。古人云:“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在我们身边,想把事情做好的人很多,但是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却不多重视工作中的细节之美,我们可以更懂得爱的付出,积累我们人格的崇高,让我们的社会更和美更和谐。让我们牢记一句话:小事成就大事,细节铸就辉煌。

第三, 执行,不找借口。就是要体现为接受任务不讲条件、不迟疑、不拖延、不推诿,说了干,定了做,义不容辞、当仁不让,勇于担当。没有任何借口是执行力的表现,无论做什么事情,行政教师须记住自己的责任,无论接到什么样的任务,都要尽心尽力完成,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工作中应有的态度即我们需要不找任何借口地去执行。

第四, 不抱怨,敢承担。抱怨只是一种不敢承担责任、不敢面对现实的消极避世态度,带着抱怨做事,事情往往变得更加难以解决,而相反,你带着快乐做事,事情再困难,往往也会很快迎刃而解。这就是世界回馈给你的礼物。多一些知足与感恩,少些抱怨,这何尝不是种美好的品德。

第五, 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社会形势发展迅速,高科技突飞猛进,促使人类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让人切实感到只有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合理运用现代化工具,才能更好地为教育事业服务。

总之,作为行政教师,我们不能把德育固化在单纯空洞的理论上,而应该把它付诸在日常工作中,形成良好的师德,真正体现自我价值。道德立于心,工作成于手。“德”是赋予人灵魂的基石。道德的培养和提高,不管是对一线教师自身,还是二线行政工作人员都是尤为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不断汲取德育知识,坚持以人为本、以德立教、爱岗敬业,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辛勤工作,默默奉献,为了教育事业的总目标共同奋斗。

征文编号——31

师德建设学习心得体会

行政教辅 杨茜

这个学期的师德培训,使我对教师的职责、师德的内涵又加深了一层认识,对教育教学又有了更深的了解。

古语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从走出大学校门到现在,一直以为“在其位,谋其政”把自己的教学工作搞好就是很好的完成了任务。通过这回学校组织的师德建设大讨论活动,我深深体会到:做为一位教师,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教好书,给学生讲讲道理那么简单,而是要从社会,学校,班级,甚至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让他们掌握科学知识、养成健全人格,为国家、为社会培养负责任,有用的人才。

教师的职责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什么是师德?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 “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其内涵。通过学习,进一步明确了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重要性。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以“三个代表”精神要求自己,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师德、优良的师风。师德建设决定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教师素质的高低又直接决定着培养人材素质的高低;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决定着教育事业发展的成败。教育部长周济指出:“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说的都是为师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师德。优良的师德、高尚的师风是搞好教育的灵魂。

科技兴国、科技强国、科技富国是我们党在近期以来的发展战略。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国际间高科技、高水平的多样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特别多种人才的竞争。传统型的、简单的手工、高体力支出低收获的劳动方式已经落后,祖国的建设需要各方面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教师是振兴教育、培养人才的关键;教师队伍是我国教育事业兴衰的关键。要办好教育,就必须造就一支事业心强、工作作风扎实、师德优、业务精、让党和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师德师风的学习,我认为很有必要,尤其是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给我们老师上了生动的一课。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行为规范,甚至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起典范作用,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工作不应是为教书而教书,更要以人为本、教师育人,学生把几年、十几年的生命时间交给学校、交给教师,学校、教师就有责任去珍惜别人的生命,浪费别人的生命时间就是罪过。针对以往在教育行业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热点问题,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改善教书育人的软硬环境、净化教育风气,很有必要,希望通过这次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促进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更好发展,使我们的学校都能成为培养人材的基地,我们的教师都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合格教师。

有一种爱,叫无私,有一种爱,叫关怀,有一种爱,刻画着伟大的灵魂,有一种爱,歌咏着崇高的品质。 我将用这种无私的爱灌溉于我的学生,灌溉于我始终热爱如生命的教学事业中去!

征文编号——32

加强师德自我建设,做优秀的人民教师

体育组 马超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的、基础的组成部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具有首要和基础的作用,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关键,未来教育的质量主要看教师的道德素质水平。作为体育教师既要育人,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体魄,还要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力量,责任重大。我们要充分看到自已的光荣职责,一个体育教师如果对自已工作不热爱,也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也不可能辛勤的耕耘,更谈不上能取得丰硕成果。

1、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我校老师们的优秀的师德。组内老师们常讲:要对学生负责,要对家长负责,希望学生今后成才。他们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制订训练计划,安排训练项目,不仅训练学生的基本功和体能,还不厌其烦的作动作讲解,每次训练都和学生在一起,这些老师还与班主任经常联系,与文化课任课老师联系,督促他们认真对待文化课学习,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作为一名附中人,教学工作中也时刻谨记以热爱学生为出发点,以学生发展为最终目标。青少年时期正是是长身体、增知识和世界观逐渐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需要老师的爱。实践证明,热爱学生,信任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真诚的师爱能在潜移默化之中使学生会以高尚的情感对待人,形成团结、友爱的品质,乃至升华为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操。真诚的师爱要善于控制自已的感情和情绪,要有一种有利于教学、工作给人以影响力饱满的精神状态,那种愁眉苦脸的神态和讽刺挖苦的话语,都会使学生反感。真诚的师爱必须是高尚的严格的、热情的、体贴入微的,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和锻炼积极性。

2、身教重于言教

在体育教学训练及其他各项活动时与学生的接触中,教师很自然成为学生模仿对象。体育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一个神态都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必须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从言谈到举止,从思想到行为。都应力求成为学生的表率,为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的好榜样。不仅如此,体育教师还应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做到课堂内和课堂外一样,学校内和学校外一样。真正做到“师者,人之模范也”。

3、应具有深广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

体育教师通过自己教学、训练、课外体育活动组织指导来实现发展学生的个性、体力和智力,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增强学生体质,完成本职工作。体育教师专业理论知识深广,技能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才能的培养和教学质量。只有掌握比专业大纲更深广的知识,才有可能对大纲、教材的全部内容有深入透彻的理解,才有可能正确地深入浅出讲授教材,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4、应有健壮的体魄、充沛的精力

一个体育教师有深广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良好的教育教学、训练能力,并不等于能把学校体育工作搞好,还必须有健壮的体魄、充沛的精力。学校体育工作面广量大,体育教师是一个脑力和体力相结合一种劳动,一年四季以操场为课堂,从早操到课外活动,从上课到运动队训练等,倘若没有健壮的体魄、充沛的精力是无法胜任的,另外,健壮的体魄、充沛的精力对于广泛接触学生,经常和学生在一起体育教师来说,最能感染、熏陶学生,对学生心灵的塑造、体魄的锻炼、有着重要影响,也是一种无声无形的感染力量。体育教师平时也应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体质和运动技能示范能力,这也是一个称职体育教师基本要求。

5、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能力

学校体育工作,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其他教职员工的支持。体育教师在工作中作为争取自己的地位,争取支持,我们要主动与团委、学生会、总务处、班主任联系,与他任课教师搞好关系,争取各方面坚体育工作支持和配合。体育教研组团队协作精神相当重要,工作要相互配合支持和帮助。课前要互相多通气,避免场地器材的冲突。如果遇到矛盾时,要互相谦让,为他人提供方便。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人第一、学问第二”,“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如是种种是对为师者的冀望和要求,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观念修养,养成良好的师德师风,精心施教,开拓进取,教书育人,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平等相处,团结协作,顾全大局,争做优秀人民教师。

附件1:山东师大附中“师德建设大家谈”征文初评结果展示.doc 下载

校本部

济南市历下区山师北街3号

电话:0531-86187151

邮编:250014

传真:0531-86982014

幸福柳分校

济南市历城区王舍人街道幸福柳路1066号

电话:0531-81921555

邮编:250100

MAIN CAMPUS

Add: No. 3 North Shanshi Street, Lixia District, Jinan

Tel: +86-531-86187151

P.C.: 250014

Fax: +86-531-86982014

XINGFULIU

Add: No. 1066Xingfuliu Road, Wangsheren Subdistrict,Licheng District,Jinan

Tel: +86-531-81921555

P. C.: 250100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山东师范附属中学 鲁ICP备06004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