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出人妻在线,天天干导航,麻酥酥黑丝自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招生网
“家有考生”应试心理家长指南系列一
日期:2012-05-14
阅读量:


我校心理辅导中心针对历年来中、高考期间接到的家长对于应试心理方面的咨询,进行了分类和汇总,将各类问题做了详尽的解答,编排了本期《“家有考生”应试心理家长指南》,希望从心理学的角度帮助每一位有此需求的考生和家长。

每个人从小到大都经历过大大小小无数次考试。身为父母的我们,学生时代的考试也许还历历在目,今天当子女面临考试时,作为父母该做些什么呢?该保持怎样的心态?不知您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

考试是学校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根据目的的不同,考试可分为诊断性考试和选拔性考试。诸如单元测试、义务教育阶段的其中和期末考试、普通高中阶段的模块考试(学分认定考试)等,都属于诊断性考试,其目的在于诊断、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并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反馈和激励作用。诸如中考和高考等,属于选拔性考试,也是竞争性考试、淘汰性考试。因此,面临中考或高考,考生产生一定的紧张、焦虑情绪是一种正常现象。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的研究发现,在影响中高考成绩的20个因素中,考场心态、考前心态、学习方法和学习基础排在前四位。考试心态。考试情绪与考试成绩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这已成为人们普遍认可的一种观点。作为父母该如何与考生一起面对考试?这是目前家长们面临的一个挑战。

一年一度的中高考又将临近,为了家长朋友们以积极的心态、科学的方法与家中考生一起经历考试,我校教科室和心理辅导中心组织编写了这份家长读物,希望能够对广大考生家长提供一定帮助。

考试心理面面观

1、考试成功的关键因素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中高考研究专家王极盛教授曾对中高考影响因素进行过研究、发现、考试中的心态在中高考中的作用名列第一位,考试前的心态在中高考中的作用名列第二位,学习方法在中高考中的作用名列第三,学习基础在中高考中的作用名列第四。由此他提出一个公式:

中高考成功=实力+心态

实力是硬件,是指考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和应对考试的技巧:心态是软件,就是考生的心理状态调节状况。但是在硬件水平已经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心态对中高考结果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心理学家认为心理调节得好能帮助考生在中高考中提高60分到100分。

2、科学认识考试心理现象

随着中高考的到来,平时学习成绩好与否的学生都会产生不同程度地紧张和焦虑情绪。因为与日常考试相比,中(高)(考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意义更大,尤其是高考,可能直接影响着学生将来的发展方向或职业选择,因此面临高考,学生产生紧张焦虑心理属于正常现象。

心理学研究中,有一则非常著名的定律——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说的是焦虑水平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二者呈倒U型关系。适度的焦虑水平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考生在考前或考试期间出现适度的紧张和焦虑情绪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它有利于考试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更好的完成考试。而过度紧张焦虑或者丝毫体验不到紧张焦虑感都不利于考试的发挥。

3、家长对待中高考的心态

家有考生的日子,家长可能比孩子更受煎熬。孩子考个什么样的学校?怎样有帮助孩子迅速地提高学习成绩?孩子如果考不上怎么办?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每一个家长的心。紧张、担心、忧愁,又不敢过多地表现出来,事实上,比起孩子来,家长们更需要放松自己的心情,平和自己的心态,因为家长的紧张情况会影响孩子的心理紧张,家长的心态平和稳定也会感染并引导孩子情绪平和。因此,家有考生,家长更应保持一颗平常心。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考上好高中、考上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过上好日子,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不同、学习基础不同、爱好特长不同、发展方向不同,所以对自己的孩子要合理要求,合理期望,不能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一味要求孩子去实现对他们来说不可达到的目标。

鼓励孩子积极备考,把中高考看成是对孩子一次重要人生挑战,只要孩子对中高考尽力而为就可以了,不要把中高考特别是高考作为孩子的唯一出路,做好种种思想准备,即使孩子中高考结果不理想,也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寻找其他出路。家长如能这想,就能使自己拥有一颗平常心。

4、家长需要避免的言行与观念

唠叨。家长普遍存在对孩子唠叨的现象,母亲更为常见。孩子本来心理压力就很大,家长再这样天天提醒,孩子回到家也得不到心理的放松,很容易厌烦和躲避家长,家长的话对孩子来说就没有了任何的教育效力。所以家长切忌唠叨,尽量少说,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的环境。

过分关心。有的家长由于对孩子的中高考看的过重而对孩子表现出过分的关心。比如家有考生之后,家长都不再看电视,说话轻声轻语,行动小心翼翼,生怕影响了孩子的学习;还有的家长甚至停止工作,专门在家陪伴孩子。其实在这样过分安静的家庭环境中,孩子只能感受到沉闷和压抑,反面不利于其学习。

过分干涉。有的家长生怕孩子被其他事情干扰,精力分散,所以对孩子进行过多的限制,比如不让孩子接电话、发短信、上网等,这使得孩子没有一点自由,只能听从家长的安排,容易引起孩子内心的不满和反抗,导致亲子关系紧张或发生冲突。

盲目攀比。有的家长会不自觉地拿自己的孩子和同事、邻居的孩子对比,“你看看谁家的孩子考上哪个学校了,你也要争取考上。”如果差距过大的话,这种攀比只会让孩子产生反感,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补偿心理,有的家长倾向于将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要求特别严,对其成绩看得特别重。怀有这种“补偿心理”的家长,会因此变得主观、偏执,看不清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不能把握孩子的特点与需要,而将个人意志过多地强加于孩子。这种苛求心理是很可怕,也是不现实的,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因此,家长不要把孩子当成附属品,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尊重孩子的需要和选择,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期望值。

5、寻求心理老师或专家的帮助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情况,说明孩子正处于严重的考试焦虑状态,需要立即寻求心理老师或者专家的帮助:

肌肉紧张,心中加快,血压增高,额头出汗,手足发凉等;

经常产生苦恼、烦躁、无助、担忧等情绪体验,有时也会产生胆怯,缺乏信心和自我否定心理;

眼花耳鸣、头昏脑胀,注意力无法集中,思维处于僵滞停顿状态;

心慌、出汗、头昏、失眠、厌食,尿频等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现象。

“家有考生”应试心理家长指南系列二

考前家长指南

1、模考成绩下来了

初三、高三阶段都会安排几次模拟考试,家长对待模考成绩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1)“模考”成功不等于中高考成功,如果孩子在模考中考好了,家长要提醒孩子“模考”成功不等于中高考成功。在“模考”中能取得好成绩固然可喜,但如果就此放松复习,甚至“躺”在“模考”成绩上睡大觉,是很危险的。因为“模考”毕竟不等于中高考,孩子可能因为某一方面知识点掌握较好或临场发挥较好而取得好成绩,并不意味着次次都能考好,更不能说明所学知识、所考知识点全都掌握了,所以,家长要提醒孩子除了要解决好“模考”中存在的问题,也要复习好“模考”以外的知识内容,才有可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2)没有提高不等于有所退步。在模考中,如果孩子的成绩没有提高,可以提醒孩子“模考”成绩没有提高不等于有所退步,仅从成绩上进行简单比较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从内容、题量、题型上来说,“模考”与平时考试会有所差别,平时考试侧重一段时期所学的内容,而“模考”考的却是高中三年所学的全部内容,综合性较强。所以,“模考”成绩不能简单地与平时成绩画等号,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信心,相信通过努力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3)“模考”失败不等于中高考失败。在模考中,如果孩子没有考好,可以提醒孩子“模考”失败不等于中高考失败。模考分数低,正暴露了复习中的漏洞之所在,是一桩好事,家长要引导孩子从容面对现实,认真总结,仔细分析模考中反应出来的问题。如果是知识点掌握得不够好,就要注意查缺补漏,建立自己的“错题集”,防止以后类似的题目再出错。如果是因为太紧张了,就要帮助孩子及时调整心态,重建自信,离中高考还有两个月的时间,现在努力,完全来得及。

2、孩子出现了“高原现象”

在总复习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四五月份,有的孩子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复习很努力,也做了大量的习题,成绩不但没有进步,反面有所下降。这种现象就是复习“高原期”,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效率不高,成绩上不去,甚至出现滑坡现象,脑袋也昏昏沉沉的。

“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有两个:一是生理、心理疲劳。初三或高三下学期,尤其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孩子学习高度紧张,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很容易疲劳。这种生理疲劳、心理疲劳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高原现象”,即学习效率降低,学习成绩下降,感觉力不从心,踏步不前,甚至倒退。二是孩子的学习方法不适用于当前的学习内容。在考前复习的不同阶段,复习内容不同,学习方法也不尽相同,复习后期要求孩子融会贯通,形成知识的网络和体系,这就需要加强综合能力与分析能力。如果用前一阶段的学习方法进行后一阶段的复习,往往导致学习停滞不前。

如果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孩子进行调整。

(1)帮助孩子调整认识,树立信心。“高原期”是一种遍通现象,并非是停滞不前的代名词,相反,它是下一个上升阶段的前奏。只要突破这一阶段,就能进入超越新的下一阶段,开拓备考复习的新天地。

(2)提醒孩子及时调整学习方法,改善思维方式。不能简单地用前一阶段的学习方法进行后一阶段的复习,要勤于思考、认真总结,打破思维定势,探索出一条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引导孩子调整身心,不打疲劳战。当孩子感到大脑疲劳、思维呆滞、效率不高时,家长要提醒孩子及时把大脑从“学习频道”转到“休息娱乐频道”,以各种轻松愉快的方式调整身心,保持心智的最佳状态,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如听一听世界名曲、翻一翻影视画报、看一看窗外风景,或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

(4)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当孩子出现的高原现象时,有些家长过分担忧,不停地干预,这样做只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孩子尽早走出高原期。此时家长一定要有耐心,要心平气和,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孩子平衡地走出高原期。

3、家有高考生

随着高考的临近,选学校、报志愿成为家长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在孩子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前,是让孩子读大学圆人生梦,还是根据孩子的情况选择大专或职校?这是目前许多高中毕业生家长面临的两难选择。在一项对学生升学愿望的调查中发现,孩子愿上大专职校的人数比父母希望的多,父母希望子女上大学的人数是孩子的两倍,父母与孩子的愿望有明显的冲突。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也发现,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上大学更有前途。于是就逼着孩子学习,但孩子似乎并不领情。因此,家长在为孩子择校报考的时候,必须尊重孩子的意愿,并帮助孩子做出理性的分析和判断。

首先要问问孩子的意见,听听孩子的理由。高三的孩子的已经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因此在择校时要征求孩子的意见,考虑孩子的兴趣点,这样才不至于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造成事与愿违的效果。

其次引导孩子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这个目标不要太高,太高了孩子会感到高不可攀,摔几次就会把孩子的自信摔掉;也不能太低,太低会让孩子失去拼搏的斗志。最明智的做法是根据孩子目前的情况,制定一个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目标。

第三,家长要明确好学校的标准。什么是好学校?诚然,名气大的学校从各方面来讲都要比一般学校好很多,师资力量雄厚,硬件跟得上,最重要的是就业率高,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人都适合在这样的学校学习,关键要根据孩子的特质来考虑。如果孩子对文科兴趣大,不妨选择一所文科见长的学校,如果孩子有体育特长,可以为他选择体育方面成绩突出的学校。如果孩子从小独立性强,凡事不需要家长操心,就可以选择一所离家较远的寄宿制学校如果孩子的抗压能力特强,越有困难斗劲儿越足,即使他的分数线刚够重点线,不妨为他选择一所名校……总之,适合孩子发展的才是最好的选择,这样的学校对孩子而言,才是好学校。

4、孩子担心会落榜

由于付出的努力在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孩子或许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担心自己考不上理想的学校。这时,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增强自信心呢?

最重要的,家长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影响孩子,家长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彼此的心态,情绪会相互影响,所以家长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孩子少指责,少唠叨,多称赞,多鼓励。比如:当孩子自卑、愁苦的时候,家长要用真诚积极的语言鼓励安慰孩子:“虽然你以前的基础不太好,但是爸爸已经看到你最近一直很努力地学习,弥补了很多不懂的知识点。不要急,继续这样坚持下去,爸爸相信你一定能赶上来的”;“你在爸爸心目中一直都是最棒的,爸爸一直很欣赏你解决困难的勇气,相信暂时的困难你一定会解决的,爸爸愿意帮助和支持你。”不要跟孩子说类似“考不上没关系”的话,这样实际上是在给孩子传递一种“考不上”的信息。家长要始终给孩子鼓励和信任,这是对孩子最大的精神支持,孩子能切身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从而克服困难,尽快找回学习上的信心。

家长在用积极的心态影响孩子的同时,要教孩子学会一些方法,帮孩子树立自信心。

(1)学会微笑。将微笑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经常微笑可以给自己增添信心、从容和力量。

(2)挺胸抬头走路。人的走路姿势与步伐和内心的信心体验有密切的关系,孩子应该养成挺胸抬头,步伐坚强有力,速度稍快的走路习惯。

(3)积极自我暗示。每天都说“我能行” ,“我能成功”等,就会越来越有信心。每天进行2—3次,最好在镜子面前,对着镜子中的自己说。

(4)不打疲劳战。缺乏睡眠和休息会导致心情烦躁,信心下降。而提高复习效率,在短时间内完成复习任务,有助于增强信心。

5、孩子压力太大了

高三是孩子学习生涯的转折点,孩子的压力可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些压力有来自自身的,有来自家庭的,也有来自学校的……对于充满压力的孩子来说,家长怎么做才能让他们感到轻松一些呢?

首先,家长要学会不问成绩。进入毕业年级,可以说小考周周有,大考月月有。如果家长过分关注成绩,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压力。有的孩子曾感叹:“我真怀疑,妈妈爱的是我还是我的考分?”孩子不可能永远都考得好,总有失利的时候。家长要多给孩子一些支持和关爱,爱永远都是孩子前进的动力。比如说:“孩子,不要太累”“孩子,无论如何,爸爸妈妈都支持你!”

其次,家长要学会焦点转移,即不要让孩子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备考这个“聚焦点”上。学习本身很枯燥,通过参加有意义的活动或人际交往,体验愉快的情绪,孩子注意的中心就会转移,负面情绪就会得到释放,压力就会得到缓解。具体而言,家长可以这样做:如果孩子喜欢打篮球,那不妨抽出时间,陪孩子驰骋球场;如果孩子喜欢幽默故事,那不妨搜集一些小笑话,在饭后讲给孩子听;如果孩子喜欢散步,饭后陪孩子溜达一会儿……

第三,越到最后,越要提醒孩子多睡少学。有的孩子开始和时间赛跑,白天时间不够,就把目光瞄到晚上,不到12点决不罢休,甚至熬到晚上一两点钟,而早上照常不到六点起床。这种疲劳战术,虽然表面上把睡眠时间转化成了学习时间,但实际上效果却很差。由于前一天晚上没有休息好,势必会影响第二天的听课,而课堂教师所讲授的内容通常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本末倒置了,而且身体健康也受到影响,实在是得不偿失。也许有的家长说,我家孩子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对他而言,夜越深,精神越好,不可否认,确实有这样“猫头鹰“型的孩子,晚上学习效果非常好,可家长们不要忘了,中高考时间在上午和下午进行,形成夜间学习习惯的孩子一般上午的精神不好,这样不利于应付上午的考试。因此,越临近考试,越应当让孩子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让孩子睡好,只有孩子的精神好了,承受压力的能力增强了,才能以良好的状态迎接考试。

6、孩子脾气见长了

临近中高考,如果孩子变得莫名其妙地乱发脾气,焦急烦躁,情绪不稳定,家长又该怎么办呢?

孩子在考试之前孩子出现焦虑情绪是一种正常现象,适当的焦虑水平不但无害,还能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因此,如果孩子出现以上现象,家长不要紧张,只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就可以帮助孩子减轻压力,缓解焦虑。

(1)放松训练:当我们躯体放松时,心理松弛会随之而来,而心理放松时,躯体松弛也会相伴发生。放松训练可以减轻紧张焦虑的情绪。其具体过程是:从上到下,屏住呼吸,让额头、眼睛、下颚、颈项、肩膀、背部、手臂、肘部、腹部、臀部、大腿、小腿和脚部肌肉群先紧张5秒钟,然后慢慢吐长气,全身放松10——15秒钟,不断地重复。考前可以每天做2——3次。放松训练关键是要体会那种紧张后松弛的感觉。

(2)想象排忧:可以引导孩子主动地去想象一些宁静、放松的自然景象。这些景象可以是孩子真实经历、观赏到的,也可以是孩子想象出来的。重要的是这些景象给孩子的感觉必须是:宁静、放松、愉悦。如:可以想象躺在草地上,上边有蓝天、白云,身下有厚厚的绿草,还有轻风从你脸颊拂过。如果孩子过分焦虑,如:一想到考试就会胸闷出汗、尿频,手发抖,脸色苍白等,就需要向心理老师或专业机构咨询。

“家有考生”应试心理家长指南系列三

考试期间家长指南

繁重、紧张的复习结束,中高考即将开始。这时候大部分孩子离开学校回到家中,如何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帮助孩子稳定心态,力争做到正常发挥或者超常发挥,是考试期间家长工作的重心。

孩子苦战3年,我们家长特别希望他/她能在中高考中,把平时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为顺利跨越到下个台阶做好铺垫。这不仅要靠孩子平时积累的知识本身,也要靠良好的应试状态。怎样才算最佳应试状态呢?专家认为良好的应试状态包括这几个方面:冷静、沉着、情绪饱满、非常积极、注意力高度集中、非常自信。在这种应试状态下,人的神经系统调动起来了,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意志、恒心、心理调控系统都处在最佳状态,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想象被激发出来,再和大脑中贮存的知识相结合,就能做到超常发挥。在中高考期间家长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做到正常发挥,甚至是超常发挥呢?希望下面的建议对您有所帮助。

1.考前三天巧安排

中高考前的几天时间,怎样做对孩子最为有利呢?根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中高考研究专家王极盛教授的研究,建议家长关注如下的问题:

(1)生活程序化。严格按照自己的作息时间来度过每一天。起居、饮食、学习、运动、娱乐都要在相对固定的时间进行,保持良好的生物钟状态。

(2)保持做题状态。参考中高考时间来安排学习的内容,同时,复习内容要着重每科最基础的知识。考试前的最后三天,尤其请家长提醒孩子:不要再做新试卷、学新内容。因为,中高考试题中容易题和中等题占80%以上,而且复习基础知识能增强孩子信心、稳定孩子情绪。考前几天每天要适当做点试题,不做新试题,最好是做“一模”、“二模”试卷,练练手、找找感觉,这样真正考试时,就能马上进入“考试状态”。

(3)适当运动。可以在家里或室外进行俯卧撑、快步走等有氧运动,也可以听听音乐、相声,看看小品等轻松节目。适当的运动可以消除疲劳、保持精力,有利于调整孩子的身心状态。

(4)学会放松。一是深呼吸,要让孩子能够感觉到,气息在自己体内的进入、停顿和呼出;二是听音乐,实验证明,特定的音乐如每分钟50-70拍的音乐最能帮助人放松,或者是孩子自己喜欢的音乐也能让孩子找到自己的感受,达到放松的目的;三是和孩子一起尝试创编一些让身体动起来的动作,如使劲儿甩手;到山前、海边或公园等方便的地方大声呼喊;扭动腰部;弹跳等……让孩子进入一种放松、开放的状态。心情既稍有紧张又保持轻度兴奋,是比较好的迎考状态。

2.看考场有学问

许多家长或许有疑问,看考场还有讲究吗?是的,看考场也有学问。

从心理学角度讲,考试是对记忆系统存储知识的再认或回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再认或回忆的效果和再认或回忆时的场合因素有关。当再认或回忆的场合和原来识记该事物的场合相似或完全相同时,再认或回忆的效果则明显好得多。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时间、地点、景物以及情绪体验都可成为再认时的场合因素。简单地说,平时学习是一个记忆过程,考试是一个回忆过程,当记忆与回忆场合因素一致时,记忆效果最好。其中物理环境之一,学习时的教室肯定和中考的教室不相同,会有许多差异。按照“场合一致性策略”,建议孩子看考场时,仔细看,再仔细看,把教室的场景印在脑海里,想象他/她平时都是在这样的教室里学习,力求学习和考试的物理环境一致。

此外还要看路、看环境,确定好赶考的交通方式,计算好路上所需要的时间,万一有意外,可以采取什么应变措施等;洗手间、医务室、考务室、自行车存放处(如果骑自行车)等方位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万一有意外,能够及时应对。

3.饮食起居有讲究

虽然我们和孩子为中高考做了很多的准备和安排,但仍然有必要让孩子认识到,中高考不过是平时无数次考试之后的又一次考试,是他/她生活的某一个阶段的结束,也是下一个阶段的开始。所以,考试期间的饮食起居也尽量维持前段时间、孩子比较习惯的一种状态,无需做过多调整。

孩子考试期间,作为家长最好注意保持家庭环境的安静,不要接待亲朋好友。如果有的家庭平时父母双方、或者父母某方跟孩子有比较多的冲突,如有的男家长常有应酬,难免喝醉,或是醉酒吵架,这些都会引起孩子的情绪波动,影响正常休息。为了保持孩子良好的心态,请家长朋友一定要注意调整一下自己的生活内容和情绪状态。

合理安排饮食,不要过分强调营养,不要突然吃一些不熟悉的食物或不经常吃的食品,以免食谱改变后造成身体的不良反应。注意饮食卫生,少吃生冷食物,不要过多喝咖啡、茶水等有兴奋作用的饮料,保证孩子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参加中高考。要注意防暑降温,尤其预防中暑、感冒和腹泻等疾病,保证孩子在考试期间身体健康。

4.考试用品准备好

考试物品由孩子自己来准备,家长可以在旁边给予提醒。一般来说,考试必备物品有准考证、2B铅笔、签字笔、橡皮、尺子、身份证(中高考需带)。铅笔和签字笔最好多准备几支备用,2B铅笔要防假冒伪劣,签字笔尽可能不用新的,以用着顺手为宜。另外,还要准备好手表,对准时间,确认无故障。对于理科生来说,还要携带直尺、圆规、量角器等必备用具。这些物品最好放在透明袋中,在中高考前一天晚上将所有考试用品统一放入书包,每场考试结束后确认考试用具没有遗落在考场,并在每场考试之前再对所需物品进行确认。

需要注意的是,草稿纸、手机、修正液(带)、带有存储功能的计算机是考试禁用物品,携带手机可以方便联系,但一定要提醒孩子一定要在进入考场后确认关机,把手机上交给监考老师。否则,考试过程中手机响起,将被视为作弊。

考试期间可以鼓励孩子穿自己感觉比较舒服的衣服,水、手帕纸、风油精、巧克力、雨伞这些物品可以随孩子喜好有选择的携带。

5.我应该陪考吗?

中高考是对孩子长时间学习效果的检验,家长希望通过某些方式表达对孩子的支持是必要的,但现在社会上的“陪考”现象几乎让我们忘记了这个做法最原始的目的,而演变成一些家长表达自己紧张、不安和焦虑的形式。

建议家长尊重孩子的想法,多听听孩子的意见。如果孩子希望父母陪考,爸妈就可以安排出时间,全力做好陪考工作;如果孩子反对父母陪考,家长应该给予支持。如果家长担心孩子路上的安全,或者担心路上发生意外等,不妨和孩子坦诚布公的交流,听听孩子的想法,让孩子享受自己的中高考,让中高考成为锻炼孩子成长的重要时机。

如果家长确实在家坐卧不安,最好避开孩子,找自己知心的亲友谈心,以缓解自己的紧张,千万不要将自己的紧张情绪传染给孩子,增加孩子的负担。

无论家长是否去陪考,建议家长朋友注意如下几点:

(1)营造愉快宽松的氛围。考试期间多和孩子谈论他/她感兴趣的话题,帮助孩子疏解紧张和不安,有的孩子会很亢奋,或者很抑郁,家长都要接纳孩子的情绪表达,“哦,我知道了”;“哦,你是这样想的”这类的话可以常常说。不要孩子一出考场就问“考得怎么样”,这会加深孩子的烦躁和不安。

(2)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察言观色、注意聆听,如遇堵车、没拿准考证、突发疾病等烦心事,允许孩的抱怨或者担心,尽快帮孩子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孩子尽快恢复到常态。不要告诉孩子你在场外得到的、所谓的正确答案,也不要对孩子说“人家说那道题这样答更贴切”之类的话,这对他/她毫无帮助。

(3)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考试。不要因为中高考,打乱家里平日的生活习惯。如家里其实并不富裕,却为孩子订了一个豪华的钟点房,这样会让孩子压力猛增,感到极度不适应。孩子在考试中发生失误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没有什么大不了”、“很正常,每个人都会有失误的”这样的话可以告诉孩子。

6.失眠不可怕

首先在考试期间不要为了睡眠充足而提前睡觉,按照以前的习惯就可以,不必刻意早睡。中高考前夜有的孩子可能会失眠,但在中高考中即使失眠,大多数人也会顺利通过考试,这是为什么呢?人的身心弹性很大,偶尔一两次失眠一般不会影响孩子在考试期间的发挥,要相信我们的身体自然会调节适应。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长、北京协和医院教授黄席珍说,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耐力不同,坚持不睡觉的时间长短也有所不同,少则两三天多则七八天。绝大多数人偶尔一晚上不睡觉,不会影响第二天正常的生活。

失眠并不可怕,怕就怕有心理负担,家长和孩子要把它看作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如果孩子实在无法入睡,可以让他/她在床上回顾一些简单的单词或诗歌等,或者和他/她谈论一下轻松的话题,让他/她的注意力转移到一些具体的事情上去,保持心理能量的顺畅流动,紧张的情绪自然就放松了。此时不宜使身心过度劳累,如练习伏地挺身之类活动,努力使自己由疲惫而入睡,效果将是适得其反。另外,可以在睡前用热水泡脚,或者喝杯热牛奶,都有助于睡眠。

7.开考前半小时巧利用

开考前的半小时,很多孩子会经历非常紧张的状态,如手心(或脚心)出汗、颤抖、心跳加快、频繁上厕所等,尤其是第一场语文开考前的半小时,许多孩子都会经历这样的紧张。家长朋友要提前和孩子交流这些信息,说的过程中不要刻意夸张,只是告诉孩子这些情况比较容易出现或可能会出现,让孩子心理上有准备。另外,家长朋友也有必要提醒孩子,考前半小时,除了执行监考老师的要求以外,还可以做做这些活动:

(1)搓手。将两手用力搓热(搓热了效果才好),然后两手十指交叉叠放在后脑部(象枕枕头一样),背部后靠在椅背上。别小看了这么一个小动作,几分钟就可以使大脑保持清醒的状态。两手掌不限于某一具体部位,可以在后脑、两侧太阳穴及感觉难受的部位都捂一会儿,直到舒适为止。一般只需2-3分钟的时间就能感觉到神清气爽。手掌感觉不太热了,可再搓搓,然后再捂上。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搓出声响,可慢慢的用力搓,动作也不要太大,以免惹得旁人侧目,引起误会。

(2)深呼吸。坐在凳子上,双目微闭,双臂自然下垂。慢慢地用鼻子做深呼吸,先保持慢吸气3-5秒钟直到肺部已充满气。然后缓慢呼气3-5秒。深呼吸的过程中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呼气的感觉上,吸气与呼气最好都通过鼻子。

(3)放松训练。方法同平时训练方法(见第9页)。

(4)想象排忧。方法同平时训练方法(见第10页)。

8.意外问题巧应对

准备工作再充分失,难免会有意外发生,如:忘带必须的证件、堵车、跑错了考场、身体感到不适等等情况。和孩子一起提前做好预防,可以临危不乱,将风险降低到最小。建议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中高考预案:

(1)遇交通意外时,可以就近向交警求助,或者打110向警方求助。

(2)进考场后,发现忘记带《准考证》,尽快与学校带队老师联系,在老师的帮助下与监考老师进行协商;同时尽快通知家长尽快通知家长尽快将准考证送达考场。

(3)忘带某样文具,可以向监考老师请求帮助,考场应该会帮助解决文具问题的。

(4)在考试之前或考试过程中,频繁想上厕所有可能是紧张造成的,放松一下就好了!考试中可先找个容易的题做以转移一下思路,专心做题时可能就没有感觉了。如果是因为考前不慎喝多了水真的要上厕所,可及时向监考老师汇报情况,快去快回。

(5)在考试过程中拉肚子,可以举手示意,向监考老师说明情况,征得监考老师同意后上厕所。

(6)如果您的孩子是女孩,恰巧遇到生理期问题或突然出现生理问题也不用着急,告诉孩子平静自然地对待。

(7)如果出现心慌、出冷汗、头晕、恶心、周身无力、眼前发黑等,这是晕场的症状,可以这样处理:立即停止答卷,闭目停思,做深呼吸3-10次,然后尽量使自己放松;闭上眼睛,排除心中的任何杂念,使大脑做短暂的休息,意念上想像从头到脚血液在缓缓流动,这样可以帮助逐渐恢复正常状态。

(8)考试过程中“明明知道试题的答案,由于紧张,一时想不起来,可下了考场不加思素,正确答案也会油然而生,想都不用想。”遇到这种“舌尖现象”,建议孩子可以跳过这个题,暂停回忆,转移一下注意,先去解决其它问题,一段时间后所需要的答案可能就会回忆起来。

9.上一门科目考砸了

每次考试过后,建议家长不要询问孩子考试情况。如果孩子主动交谈这个话题,最好都给孩子积极地应付。如果孩子流露出没考好的情绪,不妨这样指导孩子:

(1)中高考是对一个人综合能力的检验,中高考分数的是各门科目综合的分数。一门考试的好坏并不能反映出你的全部,首先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尽力去答题,因为考试结果如何已是不能改变的了。“考一门丢一门”,分数不会因你多想一点而多一分。

(2)把所有的精力用在下一门的考试。上一门考的不好,更应该集中精力准备下一个考试科目,“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可以这样想“下一门考好了,不就能把上一门的分数给补回来了吗?”

说一千道一万,其实家长对孩子的信任与宽容,会让孩子有足够的能力去应付考试中的一切,相信您的孩子,他/她一定很棒!

“家有考生”应试心理家长指南系列四

考后家长指南

考试前和考试中孩子出现焦虑和紧张等情绪家长都能理解,而且会及时予以关注,使孩子的问题获得解决。可是一旦考完,很少有人会再去关注孩子心理问题。

中高考结束,孩子最紧张的时期过去了,开始进入“考后狂欢时期”。中高考结束到发榜前,特别是考后两周是心理问题的高发期,这一时期出现的心理问题不比考试前、考试中少。这是因为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孩子精神高度紧张,承受了极大的压力,考试结束后突然彻底释放,很容易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如果孩子对考试结果又迫切期待,可能会产生各种不良的情绪反应,所以中高考束后家长也需要加以注意。

1.考后狂欢不可取

中高考结束了就开始和同学狂欢,接下来简直就是‘疯狂’的自我放纵,如整天沉湎于泡网吧、打游戏、看电视、K歌、打牌,甚至有时在外面玩通宵、喝酒、抽烟,生活完全无规律。”如果有上述表现,那么您的孩子就成了“狂欢一族”了。

考后孩子疯玩一段时间是可以理解的,考试结束终于卸下了沉重的包袱,于是就以疯狂的玩来弥补寒窗十几年想玩不能玩的遗憾。但是我们家长一家要注意考后放松不等于考后放纵,需要提醒孩子这种不规律的生活容易引发情绪焦虑,还有可能会染一一些不良习惯,狂欢和放松都要适可而止,不要让孩子体力透支。

建议家长做好以下几点:

(1)在生活上做孩子的顾问,引导孩子尽量保证生活的规律性;

(2)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间,主动多和孩子沟通、聊天,但注意要少谈成绩、考试等敏感话题,可以谈一些家庭当中有趣的事情,聊一些孩子喜欢的话题;

(3)指导孩子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或者陪孩子外出参观旅游,鼓励孩子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以放松心情;

(4)教导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这既可以分散孩子对考试结果的关注,又能为今后孩子离开家庭独立生活提供锻炼的机会。

总之,在考试结束之后的一时期家长还不能彻底放松还要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孩子进行指导和帮助。

2.孩子考后“比较烦”

“孩子平常学习成绩还不错,应当可以考上一个不错的学校,但是考后对完答案就开始出现忐忑不安,总是怀疑自己是不是答题卡涂错了、作文跑题了等,而且越想越焦虑、烦躁,总是埋怨自己,甚至动不动对家长大发雷霆。”如果有上述表现,您的孩子或许有些考后焦虑。

考后焦虑是很多参加完中高考的考生,尤其是那些平时学习成绩还不错的考生在收到录取通知书前会出现的心理感受,主要表现为萎靡不振,茶饭不思,失眠,胡猜疑,担心自己考不上好的大学,以致前途尽毁,终日情绪低落或者烦躁。如果不加以疏导,容易演变成严重的心理疾病,因此孩子在考后需要调节时,家长也应给予支持:

(1)站在孩子情绪疏导者的角度上,以一种平常心态多给孩子鼓励,尽量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家长要多从正面肯定和鼓励孩子,多看孩子的长处,帮助孩子提高自信。尤其是对那些自我感觉发挥不好的孩子,家长不要过于埋怨和责备孩子,应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孩子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而不是苛求结果。只要孩子努力了,不管考试结果如何,家长都要无条件地接受现实。

(2)在孩子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时,家长不要过多地盘问,要尽量保持正常状态,既不要冷淡也不要过分殷勤,以免给孩子增加心理压力。在日常生活中要引导孩子树立合理的人生观,要让孩子意识到人生有多种可能性,中高考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中高考的结束不等于人生的结束,中高考的失败不等于人生的失败。

(3)如果孩子问题很严重,家长依靠个人力量无法处理,那么最好和孩子商议找心理老师或专家,如心理咨询师进行辅导,帮助孩子尽早摆脱不良的心理状态,以免造成更大的危害。

3.孩子成了“宅一族”

“孩子考后感到某一科没答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对答案、计算分数,感觉分数和自己所期望的相差较远,越算心情越糟,情绪变得非常低落、少言寡语,甚至闭门不出。”如果有上述表现,您的孩子可能出现了考后抑郁症状。具体表现为每天总是吃不好、睡不好、情绪低落、精神沮丧、萎靡、紧张;有些孩子还出现伴随强迫思维的强迫行为;自怨自责,甚至由于性格突变暴躁、易怒、失眠、坐立不安,让人觉得不可理喻。例如越认为自己考得不好就越信以为真,有的孩子甚至整天把自己关在家中,不敢见人,或甚至产生轻生念头。

孩子出现这类行为的家长一定要及时把握孩子的情绪,帮孩子及时调节不良的情绪,防患于未然,努力使自己成为孩子重建自信的指导者。

在中高考后,特别是当考试成绩出来后,孩子的心理问题常被家长忽视,个别家长因孩子成绩不理想而指责孩子,这样的行为对孩子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面对中高考失利的孩子,家长要善于利用身边的小事,引导孩子重建自信。

怎样引导重建自信心呢?建议家长可以这样做:

(1)家长先调整好心态。孩子落榜的确令人惋惜,但不论我们愿意不愿意、接受不接受,失利的结果都是无法改变的。后悔、抱怨于事无补,只能增加心理负担,致使一家人沉浸在消极的情绪之中,无力面对问题、寻找解决办法。这时,家长应明白孩子的身心健康比自己的面子更重要。

同时,家长应该认识到孩子将来的发展有着多种可能性。即使中高考失利,考不上重点大学,让孩子学习一门自己感兴趣或适合自己性格特点的技术,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2)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感情上的支持,还要帮助孩子分析考试失利的原因。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消极情绪。家长应该主动把孩子带到亲戚朋友、街坊邻居的面前,坦然面对落榜这一事实,让孩子觉得他永远是父母的骄傲,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重新找回自信。家长一家要让孩子从自己的言行中体会到成败并非在此一举,尽量淡化落榜对自己的影响,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同时夫妻之间不要在孩子面前互相指责,应该找朋友或是心理咨询师把消极情绪排解掉,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家庭恢复健康向上的生活气息。

4.孩子空虚怎么办?

“中高考结束了,孩子反而睡不着了,看电视、玩电脑也觉得没意思,不知道该做什么,陷入无所适从的空虚状态;想打听一些填报志愿的信息,也不知从何处入手,对自己将来要学什么专业,要从事什么职业也迷茫。”您的孩子有上述表现吗?中高考结束后孩子猛然从紧张的生活中解脱出来,没了学校纪律的约束,没了以往作息时间的制约,也没了家长无孔不入的监督,他们紧绷着的神经完全松弛了下来,此时孩子很容易一下子因失去生活的重心,感到非常空虚和迷茫,什么都不想干,如电视频道调来调去没一个想看的,小说捧在手上却一个字都读不进去,逛街更是觉得没意思,总之做什么事情都感觉“没劲”,陷入茫然中。

如果您的孩子有上述表现,这时候您最需做的就是成为孩子人生的规划师,帮助孩子科学选择志愿和规划未来。中高考生的家长要帮孩子做好心理准备,为未来做一个科学规划:如果孩子中高考落榜,以后将如何奋斗,如何在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如果孩子成功了,进入理想大学学后要怎样生活和学习等。相信有了科学的人生设计,孩子可以不凭机遇,不靠伯乐,而是按部就班地,可预见性地获得自我意义上的成功人生。

5.与孩子一起填志愿

中高考结束之后,与孩子一起思考志愿填报常常成为家长头疼的事情。与孩子一起选择志愿和规划未来最为关键的是要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依次来确定孩子的职业兴趣,并从其职业兴趣出发协助孩子选择专业和学校了解职业兴趣的方法之一,借助专业的测量式具

如高三学生小飞(化名)在中高考完短暂的放松后又陷入茫然中:考试成绩会怎样?应该报什么学校?读哪个专业比较适合自己?一连串的问题让小飞找到爸爸,希望他给自己一些建议。

小飞爸爸其实也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他清楚地了解到在这个专业分工细化的时代,选择合适专业对于孩子未来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但如何才能更科学地帮助小飞选择专业呢?几经周折,小飞爸爸想到请教专门的职业规划人员来帮助孩子了解自己、选择专业。经过与小飞商量后使用测评工具来帮助小飞解决填报志愿的困惑。

测评结果报告显示小飞在职业兴趣上有很强的技术性兴趣(对探索钻研和工作感兴趣),在行为特征上具有独立性高,社交性较低等倾向。测评报告建议小飞适宜就读机电一体化、工业设计、医学、计算机科技等学科,未来从事技术研究、工程师等类型工作。

看到结果,小飞有些喜出望外,测量工具显示的结果与自己的表现比较吻合。同时,小飞又与父母一同研究了目前的职业分类和相关的职业特点,以及目前社会上不同职业的需求特点,在些过程中小飞又向老师进行了咨询,最后决定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选择机电一体化专业,未来技术专家方向发展。

6.家有“落榜生”

随着中高考分数线的公布和各高校录取工作的开展,落榜的孩子会深陷沮丧甚至痛苦之中,而落榜生的家长也并不轻松,寄托在孩子身上的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梦想的破灭,一时也成为压在父母心头的石头。但成绩是成绩,录取是录取,生活终究还是要继续,孩子终究还要成长。如果此时对孩子的落榜处理不当,往往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轻者使孩子受气,心理遭受打击,重则使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与父母产生冲突,甚至会出现离家出走等极端现象,给家庭和青少年造成严重的伤害。怎样面对“家有落榜生”就成为摆在父母面前的一件大事了。

(1)及时进行心理调整。面对“家有落榜生”,家长必须及时调整心态,正确地面对现实,走出心理阴影。既然考试已经过去,录取已经无望,何必再一个劲地唉声叹气呢。

(2)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中高考孩子大多处于青春期和生理、心理待健全期,因为心理和生理等诸多原因,处于易冲动的成长阶段,如果不加以及时有效的教育引导,中高考落榜的打击容易使他们心理失衡,甚至自暴自弃、放任自流。因此家长一方面要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引导孩子认清现实,正确对待成功与暂时的失败,正确面对现实,并尽可能利用自己或者亲以中的例子对孩子进行有目的的教育,让孩子尽快从失意和消沉中走出来,客观地看待自己,正确地面对现实。如果孩子出现了沉湎网吧、迪吧、电子游戏厅、酒吧等行为,家长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孩子加强管理,并尽可能地组织孩子外出旅游、走亲串友活动。切忌不管不问、言必称伤透心、话必说失望极,要从根本上消除孩子极端言行和心理失控现象的发生。

(3)莫在孩子面前夸人之长。落榜的孩子自尊心强烈,心理异常敏感,外界的一个小刺激也极有可能在孩子的心中掀起轩然大波,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对待金榜题名的同学,在外人面前多谈谈自己孩子的优点,与孩子一起分析失利的原因,切忌在外人和亲友以及中榜面前说类似于“看看人家再看看你”、“人家某某就是聪明”、“你怎么不跟人家比比学习呀”等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语,尽量不人为地在孩子心中造成大的心理和精神波动。

(4)帮助孩子选择出路。“天生我才必有用”,成材之路有千万条,家长要根据孩子失利的事实情况,分析孩子是暂时性的意外失利、还是不适合走中高考这条路,或是不适合继续求学,从而有选择地为孩子的下一步成长提出指导性的建议。

一是继续复读。对于文化知识基础扎实,主要因为考场发挥失利而造成的落榜生,可以走复读的道路。二是可以结合实际,选择其他学习途径,如让孩子学习一门自己感兴趣或适合自己性格特点的技术。三是对不愿继续上学深造的孩子,家长要及早从就业的角度考虑孩子的其他成长途径。可以指导孩子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目前,职业资格证已成为进入劳动力市场的“绿卡”,成为极具“含金量”的就业“通行证”。对于落榜的孩子,在选择他途径继续求学之外,可以为进入就业市场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总之,家长与孩子都应懂得,“上帝在向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必然会向你打开另一扇窗”,中高考失败并不意味着孩子就此失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点,家长要耐心地与孩子一起分析孩子的特点,一起规划未来。

7.专家支招

中高考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无论对孩子还是对家长来说都是一件有喜有忧的事。尤其是中高考前后家长的心理压力有时比孩子还要大,然而家长的心态将会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人生。总地来说,中高考过后家长务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家长要尽量保持正常状态,与孩子进行情感上真诚的沟通,不指责、不批评,最重要的是倾听孩子真实的感受和情绪反应。

(2)接纳孩子的现状,正确评价孩子的能力,不要将“望子成龙”的期望压在孩子身上,给孩子太多压力。

(3)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安慰和鼓励,帮助孩子找到合理的宣泄途径,鼓励孩子多交往,多运动。

(4)孩子填报志愿时,要多与孩子沟通,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而是帮着孩子分析,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学自己喜欢的专业,这样会更有利于孩子今后的发展。

(5)多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以便及时疏导。陪伴孩子平安度过这段等待期。

此外,一旦发现孩子出现下列情况,应该向心理老师或专业机构寻求帮助,由专家,如心理咨询师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接受心理咨询。

(1)行为怪异或退缩,个人卫生疏于料理;

(2)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失眠、进食少或多、有轻生念头等;

(3)情绪反应非常大,很容易发脾气、愤怒等。

校本部

济南市历下区山师北街3号

电话:0531-86187151

邮编:250014

传真:0531-86982014

幸福柳分校

济南市历城区王舍人街道幸福柳路1066号

电话:0531-81921555

邮编:250100

MAIN CAMPUS

Add: No. 3 North Shanshi Street, Lixia District, Jinan

Tel: +86-531-86187151

P.C.: 250014

Fax: +86-531-86982014

XINGFULIU

Add: No. 1066 Xingfuliu Road, Wangsheren Subdistrict,Licheng District,Jinan

Tel: +86-531-81921555

P. C.: 250100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山东师范附属中学 鲁ICP备06004854号-1